“去美元化”恐成大势所趋 多国与美元“拉开距离”
文 / 慧雅
2023-04-28 20:56:43
来源:亚汇网
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贸易货币之一,使得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金融和投资等方面都必须以美元为计价和结算货币。这使得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和经济制裁等手段来影响其他国家的行为。
西方可能不愿看到全球经济秩序正在发生的变化。美元作为“货币之王”正遭遇一场反抗浪潮,可能进一步削弱其近80年来在全球贸易中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二战结束之际,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44年确立,国际经济走向“美元化”,而今,各国越来越多地远离美元,削弱了美元的主导地位。现在敲响美元的丧钟可能还为时过早,但西方对俄罗斯使用“金融核弹”加速了全球南方国家与美元脱钩并寻找替代货币的进程。话虽如此,美元霸权的动摇并不意味着另一个霸权的崛起,相反,它预示着多极世界下的多元货币经济新秩序的曙光。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自1990年以来持续下降,在20年的时间里从70%降至不到60%,其中四分之一的减少份额被非传统储备货币取代。
多国与美元“拉开距离”
据《印度人报》网站报道,印度外交部日前发表声明称,印度和马来西亚已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印度联合银行等将为这项新机制提供支持。报道称,此举表明印度愿意采取具体措施实现其国际贸易“去美元化”。
尝试本币结算的还有其他主要经济体。法新社近日报道称,中国和巴西已达成协议,今后在两国双边贸易中可以使用人民币或巴西雷亚尔进行结算,不用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巴西贸易和投资促进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预计这将降低成本,促进更多双边贸易和投资。
另据《东盟简报》网站消息,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近期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会议的首要议程是讨论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转向以当地货币结算。会上,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还敦促其他东盟国家使用本地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并逐步停止使用外国支付系统,包括美国的Visa和万事达卡等。
在此之前,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也宣布了新的国际贸易结算措施。据路透社报道,伊拉克中央银行2月22日表示,该国计划首次允许用人民币结算来自中国的进口贸易。此前,该国对华贸易一直以美元结算。伊拉克央行称,新规定将改善伊拉克获得外汇的渠道。
拉美地区也在行动。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今年1月,巴西总统卢拉与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宣布,两国将就创建属于拉美地区的共同货币进行准备工作,并将邀请拉美地区其他国家加入,以促进区域贸易、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近年来,全球“去美元化”呼声日益高涨,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主要经济体纷纷通过创新跨境支付结算机制、签署双边货币协议、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等办法推行“去美元化”政策。
为绕过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美元结算系统,欧洲于2019年初推出“贸易往来支持工具”(INSTEX)。2020年3月,欧洲同伊朗在INSTEX结算机制下达成首笔易货贸易。目前,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丹麦、芬兰、荷兰、挪威和瑞典等国都已加入该机制。
2022年1月,土耳其与阿联酋央行签署一项价值640亿里拉和180亿迪拉姆的货币互换协议,用以推进本币双边贸易。去年4月,以色列央行将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币首次纳入其外汇储备。此前,该国只持有美元、英镑和欧元3种货币。去年7月,伊朗外汇市场启动伊朗里亚尔/俄罗斯卢布货币交易。随后,俄罗斯也表示,将逐步在与伊朗的贸易中放弃使用美元。今年1月,沙特也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表示,对以非美元结算贸易持开放态度。
日前巴西总统卢拉访华,中巴发表联合声明指出要加强本币贸易。为促进两国直接使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今年中国已在巴西建立了人民币清算行,使得我国在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人民币清算中心达31个,已与40个国家进行了货币互换,规模超过4万亿元。
中巴货币合作弃用美元并非个案,美联储激进货币政策带来的严重负面溢出效应给不少发展中国家带来股债汇三杀的局面,肆意的“长臂管辖”和金融制裁及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令美元霸权显露无遗,美欧银行业流动性危机暗流涌动,使得很多国家开始尝试在双边贸易中弃用美元,而直接使用本币结算。印度与马来西亚已经在贸易中使用本币。巴西与阿根廷不仅倡导使用本币结算,甚至在考虑研发共同货币。马来西亚总理安华访华时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不再依赖美元,而东盟也在讨论去美元化。从拉美到中东、到欧亚,俄罗斯不仅与中国和印度贸易使用本币,而且对不友好国家出口天然气以卢布交易。从双边到多边,从理论到共识再到行动,全球去美元化正在加速。
去美元化恐成大势所趋
从数据看,今年1月份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大幅锐减至40%,而美元在各国官方储备货币中占比从1999年的71%降至不足59%。各国官方储备中的美元更多被黄金和其他货币所取代。不仅俄罗斯央行在增持黄金,中国及多国央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央行都在连续大幅增持黄金,2022年各国央行增持的黄金规模超过1136吨,创二战以来的次高。
从理论看,世界货币具有交易、投资、储备等功能,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应该具有准公共品性质,兼顾本国与全球利益,但美国国内利益优先导致了美元霸权,美国前财长康纳利就宣称“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如果作为世界货币标尺的美元总是价格剧变,那标尺标定的商品和资产价格就难以稳定,进而引发金融市场风险,因此伴随美联储周期性地加息与降息,以美元回流剥夺他国利益,这本身就成了危机来源。如果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不承担作为世界公共品的责任,美国只谋取本国利益,给他国输出通胀和风险,见到利益就收取,见到风险就逃之夭夭,遇到危机就甩锅,那么去美元化恐成大势所趋。
在全球“去美元”化的背后,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二战结束以来,美元已经“统治”了全球金融市场,长达70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很多国家也都想要推动“去美元化”,例如欧盟退出欧元,包括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家都曾经这么做过。
不过,曾经的“去美元化”并不理想,美元还是主导着国际金融市场,一直到近年来,随着美国通货膨胀问题严重,经济也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很多国家开始着手进行“去美元化”,毕竟,大家都吃过了不少“美元霸权”的亏,谁也不希望自己再为美国的经济危机“买单”。
要知道,这些年来,美国在“美元霸权”的体系下,他不停地收割着世界各地的财富,而且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也都被全世界“买单”,因此,其实全球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去美元化”,也是一个必然结果。
从“去美元化”对于美国的影响来看:不仅会导致美元贬值,同时,也会让“美元霸权”不复存在,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都将迎来大洗牌,美国的经济危机,只能由他自己解决,他再也无法收割全球财富,让大家为他“买单”了。
同时,随着美元瓦解,美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也都会持续降低,美国的“霸权主义”也将随之瓦解,简单来说,他再也无法当“世界老大”,在全球作威作福了。
从“去美元化”对于全球的影响来看:因为很多国家对于美元的依赖性,所以,随着美元瓦解,事实上对于全球经济、金融市场来说,也将会出现一次巨大危机。
不过,这种危机也是暂时的,在危机结束之后,全球格局也将发生巨变,将会由原本被美国掌控的单极世界,转变为一个更符合人类发展的多极世界。
此外,全球的资源、利益也将被重新分配,全球的货币体系,以及全球经济版图,也都会被重新塑造,目前来看,世界也将正式由“向西看”,转变为“向东看”。
亚汇网认为,尽管去美元化已全面开启,成为大势所趋,但去美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亚汇网编辑: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