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联社
2024银行年报季将在4月底结束,什么样的内容最受各方关注?
“每到年报季,我们行领导最关心的就是社会上发布的各种薪酬数据,尤其是员工平均薪酬。我们也跟着提心吊胆。”日前,某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人士戈怡(化名)向财联社记者坦言,每年3、4月份,他们都要盯着网上的各种相关内容不放,唯恐“茶壶里的风暴”会被放大。
原因也并不奇怪——银行向来被看作高薪行业,而近两年金融业遭遇“重拳”也与之有较大关联。那么,2024年,国有六大行的员工人均薪酬到底是增长还是减少呢?
六大行员工均薪“普涨”!纸面数据32万起,但业内人士多不认可
2024年,国有六大行的员工平均能获得多少劳动报酬?或许我们可以从各大银行的年报中窥见一斑。
今日,依据行业普遍认可较为准确的计算方式(注:职工薪酬总额=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费用);职工人数=期初员工人数和期末员工人数的均值;两者相除得出最终数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2024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家国有大行的员工人均薪酬分别约为35.28万、36.00万、37.13万、35.89万、45.06万、32.95万。
在同样的计算维度下,上述六家国有大行2023年的员工人均薪酬分别为33.92万、33.57万、35.54万、35.46万、44.14万、32.91万。这意味着,依据财联社记者统计的数据来看,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有六大行员工的均薪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
具体来看,农业银行去年人均薪酬涨幅最高,达到7.2%;邮储银行人均薪酬涨幅最低,约为0.1%,可以看作几乎没有变化。
不过,在和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基层员工、内部人士沟通时,对方对上述数据的回应均为“不认可”。他们认为,银行不同岗位的薪酬差距极大,普通员工的收入绝对没有这么高,“大部分人只是被平均了”。
“并且,不同的银行在财报中统计的员工费用、薪酬数据都不一致,简单对比的话并不算公平。”戈怡告诉财联社记者,依据其了解的情况,有的银行会把员工招聘和培训的费用都计算进去,还有银行会把外包员工、临时工的很多费用也加进去。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银行员工均薪很难从年报中反映出来。
不过,戈怡也承认,上述计算方式相较来说还算稍微精准,“之前有很多只是简单将薪酬总额除以期末员工数来算均薪,那样误差很大。”
业内人士多反映去年“有降薪”,有无精准数据可衡量银行薪酬?
那么,银行业的普通员工对2024年薪酬的感受如何呢?连日来,财联社记者走访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上市城商行员工得到的消息是,“2024年有不同程度的降薪。”
“从我们拿到手的收入来说,去年的确有所下降。但是幅度不算很大。”一名股份行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银行近年来正在持续的降本增效,员工薪酬当然会受到影响。
一名华东地区城商行人士则向财联社记者介绍,银行员工的薪酬构成其实很复杂,不同的业务岗位计算方式也不同,但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提成等。过去一年,基本工资变化不大,但后者有所变动。并且,从其自身的情况来看,银行还在员工福利、报销等方面做文章,“原来不需要计税的收入也被纳入其中,应该说,过去一年我为国家多缴了不少税。”
江浙沪银行内部人士杨磊(化名)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简单的年报薪酬计算“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在迎合大众的热点而已。具体到银行薪酬的部分,其表示,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般普通柜员的税前收入应当大致在20万左右,其他城市则显著降低。但是,金融科技岗位的薪酬普遍偏高,基本略低于互联网公司的水平,“大银行的IT人员一般均薪也要三四十万左右,但这是由岗位需求和社会平均薪资所决定的。互联网的确还是高薪行业,银行也不得不随行就市”。
尽管国有六大行2024年普通员工的均薪看上去还不错,但多名银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坦言,真实收入相差很大,原因在于,“银行都会把年金、保险等等诸多福利计算进去。”因此,只能说银行在员工的社会保障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制定来执行,并不能简单说银行属于高薪行业,“至少对普通员工来说不是”。
有无精准数据可以反映出银行普通员工的人均薪酬呢?“当然可以,但是银行不会对外公布。”杨磊表示,银行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数据能够精准计算出员工的均薪,但是该数据掌握在银行财务人员手中,不会对外披露。当然,税务部门同样也会有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