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易被忽视:以为老爸痴呆一查却是抑郁症
文 / zhangyi
2015-03-20 16:33:45
来源:亚汇网
“老年期抑郁症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后期表现为抑郁心境。”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牛建平说,由于应激性事件、合并躯体疾病、认知损害和合并焦虑障碍等特殊因素,大量老年抑郁症病人未被识别、诊断和有效治疗。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长期失眠常导致抑郁症,甚至引发悲剧。春季又是抑郁症高发期,那么老年人抑郁症都有什么表现呢?
案例篇
[迟滞性抑郁]
总是坐着发呆 让他买菜回来却两手空空
病因:多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不好有关陈先生今年75岁,近一年来,家人发现他变得不爱运动,也不爱主动讲话,动作缓慢僵硬,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以前,他喜欢出去散步,和人下下棋,现在也很少出去了。
老伴让他去菜场买些菜,花了很长的时间,他回来了,可没拿菜回来。老伴问了他半天,他才弱弱地回答:想不起来了。而且脸部表情呆板。有时,他会凝视一个地方很长时间,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他也常常无动于衷。
开始,家人也没在意,渐渐地,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于是,儿女怀疑他得了帕金森,带他到医院内科求治,后转到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牛建平说,检查发现,患者血压、血糖很高,脑子里有很多缺血导致的斑片状脱髓鞘病灶。
“仔细问诊后,我发现患者眼含泪花,说不出话来。反复追问,他才说,许多事情自己都做不了,想不起怎么做,头脑一片空白,没办法和人交流,越来越觉得自己无能,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出门了。”牛建平说,这是老年抑郁症中并不少见的迟滞性抑郁,常常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没有很好控制有关,加上老人原本性格内向,很容易发生。
“我们给他控制好血压、血糖,通过抗抑郁药物加上心理疏导等治疗,陈先生完全康复了。”
提醒
慢性病患者抑郁症
有时误诊为帕金森
牛建平:由于年老体弱,加之慢性疾病缠身,家人和医生更重视患者的躯体症状,情绪障碍很容易被忽视。像陈先生这类患者,由于行为阻滞,随意运动缺乏和缓慢,躯体及肢体活动减少,其抑郁症更易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有时会被误诊为帕金森病。
[更年期抑郁症]
腹胀腹鸣排便不畅 久治不愈“不想活了”
病因:闭经导致雌激素下降内分泌失调,引发中度抑郁伴焦虑王女士今年55岁,近一年来常感觉腹胀、腹鸣,排便、排尿不畅,辗转多家医院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就诊,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治疗效果也不佳。每次出现腹胀不适,她就会心慌、胸闷、烦躁。
王女士一直认为自己患了消化系统的疾病。因为久治不愈,她终日担心自己得了绝症,睡眠不好,入睡困难。有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几个小时都不能入眠。好不容易睡着了,稍有动静就醒,醒后再难入眠。
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到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牛建平接诊时,患者表示:很痛苦,都不想活了。
“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患者家境很好,家庭关系也很和睦。而且,生病前,患者的性格也很好,经常与朋友一起锻炼,饮食也很节制,没有什么慢性疾病。”牛建平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牛建平追问病史,发现她两年前闭了经。于是,牛建平给她做了一个焦虑抑郁量表测定,结果为:中度抑郁伴焦虑。诊断为更年期抑郁状态。
牛建平对她做了调节内分泌功能和抗抑郁药治疗,患者的症状很快好转。
提醒
更年期躯体症状关注了
伴发抑郁症却常被忽略
牛建平:更年期抑郁症是中老年女性很常见的一种疾患,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和脑组织缺血,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并伴随抑郁症的发生。有很多患者常常因为躯体症状明显而忽略了情绪状态,给自己及家庭带来很多痛苦,甚至发生不幸。
[老年抑郁症]
不爱看书看电视了 自言自语“活着没意思”病因:老伴去世,孩子忙工作陪伴少,感到很孤独姜老伯今年89岁了。家人发现,近半年来,他变得不爱看书看报,也不看电视了。一家人谈论时事新闻,他也不参与。孩子们认为他年纪大了,可能得了老年痴呆症,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老人自言自语:“早一点走多好,活着这么没意思。”
孩子们听到了,这才引起重视,送他到神经科就诊。经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发现,老人很健康。追问病史了解到,姜老伯的老伴于一年前去世了,孩子们又都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在身边。他感到很孤独,渐渐地就产生了“活得没意思”的念头。做了焦虑抑郁量表测定后,确诊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