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9日凌晨,贵州省遵义市高桥镇鱼芽社区一栋居民楼在地图中查看垮塌,该居民楼高7层,有68名住户,68人毫发未损。“幸亏他们夫妇提前发现墙出现了裂缝,挨家挨户敲门呼喊,才让我们安全撤离。”站在楼房垮塌的废墟前,一名住户这样告诉记者。深夜里将邻居全部喊出楼房的是骆开素和她丈夫姬元奎。
这68户居民是很幸运的,因为在楼房倒塌前,他们都顺利离开了房间。他们的幸运依靠的是一对夫妻。这种幸运纯粹属巧合。楼房即将倒塌的时间是凌晨1点,这个时候大多数居民都已经熄灯作息。这对救人的夫妻由于开了一个小卖部,为了多赚点钱,经营到了下半夜。
救人的夫妻值得点赞,救人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但是,我们不能被感动的泪花,冲昏了头脑。这种幸运不会属于所有人。假如情节稍微改动,就没有了幸运。
需要搞这样几个假设:其一,假设小区没有这样一对开商店的夫妻,那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已经深深熟睡,他们能逃过一劫吗?其二,假设虽然也有这样的小商店,但是有几家小商店会经营到凌晨1点,如果店主人也回家睡觉了,他们还能逃过一劫吗?其三,假设发现危楼的不是小区里的居民,而是过路的群众,这过路的群众愿不愿意多管闲事?其四,即使,过路群众发现险情后,愿意多管闲事,也去挨家挨户敲门,门里的人能相信吗?
幸好,小区里有人经营到深夜;幸好,挨家挨户去敲门的是邻居。一旦情节稍微改变一点点,这注定是一场在劫难逃的悲剧。就在前段时间,也是在贵州,也是一栋大楼倒塌了,而那场塌楼事件就是一出悲剧。
这起事件里确实有泪花闪闪的感动点,但是也有冷汗直流的漏洞。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如下几点:
首先,危险因素事前为何不知?对于陈旧居民小区,国家有监管标准,这就定期对进行仪器检测。而且,每到雨季来临的时候,还需要对所有小区楼房进行检测。问题是,按照要求检测了吗?为何这个危险的因素没有提前发现?
其次,发现险情的为何是群众?对于楼房的安全管理,有着诸多的监管部门。比如建设局、小区物业、社区组织。如果安全防卫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准备到位,发现险情的就应该是这些部门的人员。遗憾的是发现险情的只是普通群众,难道各个环节都成了摆设?
最后,为何只能挨家敲门喊人?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为了让居民出来,这对夫妻是挨家挨户的敲门喊人。其实,这也是很危险的。如果不是倒塌的时间恰恰吻合了喊人出来的时间,或许就连这对夫妻也就不幸运了。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不能只依靠挨家挨户的敲门,更应该有警报装置。我们有“防空警报”,能否在小区也设置这样的“警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