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为何基金难逃“冠军魔咒” 年底买基金还要避开哪些坑?

文 / 如霜 2021-11-30 12:55:20 来源:亚汇网

   又到了基金年末激烈的排位赛阶段了,虽然说不能单单看排名买基金,但还是很多人对冠军基有很深的执念。所以“让冠军先飞一会”,我们先来了解下基金的冠军魔咒。

   1、什么是基金的冠军魔咒?

   首先要说明一下,“冠军基金”并不单指排名第一的基金,而是指那些业绩排名非常靠前的一类基金。

   而所谓的基金“冠军魔咒”,就是指在上一年业绩排名领先的基金,在第二年的业绩表现往往并不好,如果是按照业绩排名买入这些排名靠前的热门基金,大概率第二年收益会大幅下降,甚至亏损。

   这个“魔咒”并不是传言,而是有数据支撑。比如2010年的收益冠军华商盛世增长,2011年业绩同类排名下滑325位,2012年更是下滑423位,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

   2011年的收益冠军博时价值增长,2012年同类排名下滑314位,2013年下滑511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第17名;

   2016年的收益冠军兴业聚利,2017年同类下降1526名,在中位数附近;2018年排名继续下滑,在同类中排名后四分之一;

   所以,多数的冠军基金都是昙花一现,买入很大概率会踩坑。

   2、为什么会出现冠军魔咒?

   1)冠军往往是历史进程的选择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能脱离历史的进程。即使是股神巴菲特,都承认“子宫彩票”的价值,如果他不是诞生在蒸蒸日上的美国,断然不可能在那段岁月,在股市上获得巨大的成就。毫无疑问,冠军基金很多时候也是“生逢其时”。

   比如“碳中和”,如果放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无疑是A股这些年最可贵的赛道之一。但是,铁打的好赛道,流水的行业。比如之前,高端白酒受益于收入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行业迎来大发展;医药受老龄化推动,也有结构性机会;半导体,逐步自主化非常关键,也是科技细分中的重要赛道。

   但好赛道常在,逻辑也并未更改,但不同的宏观环境影响市场风格,行业轮动才是常态,并没有能够一直躺赢的冠军。

   2)管理能力跟不上规模扩张

   冠军一般都会市场和公司热捧,大量的热钱会使得规模不断增大,基金经理策略和管理团队的扩大需要时间磨合,很容易造成亏损和跟不上市场风格切换。

   在基金行业有这样一句话:规模是业绩的敌人。这是因为基金的超额收益水平由两个关键变量影响:投资策略,投资能力。这两个变量都影响着一只基金的规模上限。

   基金的投资策略可以类比为一个企业的“赛道”、“商业模式”,基本上决定了一类基金的规模“天花板”。这里面的原因是:投资策略决定了基金可能会捕捉到什么样的投资机会,而投资机会,并不会因为资金规模的增加而增多。

   投资策略决定了一类基金的规模上限,而投资能力就决定了具体某一只基金的规模上限。同样的策略,不同的人来做,结果可能会大大不同。

   举例来说,采取同样的“捡烟蒂”投资策略,能力圈小的人,只能在一两个行业里找机会,能力圈大的人,却能够在全市场找机会,甚至是在全球市场找机会,两者能抓住的投资机会自然是天壤之别。因此,投资策略类似、投资风格类似的基金经理,由于投资能力的不同,能够有效管理的基金规模也会有巨大差别。

   3、什么才是追明星基的正确姿势?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基金买入前排名优异,但买入后反而不佳的这类情形呢?小编梳理了几点小建议,给大家做个参考。

   第一:尽量避免炒作热点基。市场资金总是在流动的,这也带来了板块之间风格的快速轮动。

   我们想要准确地把握住市场热点难度不小,不仅讲求“快狠准”,还真正考验了投资者精准的择时和短线操作能力。因此,不建议普通投资者进行热点炒作,因为炒作的背后常常是追涨杀跌。

   第二:不要只看排名选基金。

   东方红资管曾做过一个研究,过去一年的基金排名与下一年的排名相关性较低,且呈现负相关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执着于购买的冠军基并不能成为未来收益的保证。

   因此我们在选基金时除了看排名外,不妨综合考虑基金经理、最大回撤、投资策略、持仓风格等多方面因素,这样才有助于选到一只适合自己的好基金。

   第三:设定自己的预期收益率和能接受的最大亏损,建立基金观察池。

   很多人买基金喜欢听从朋友、大V推荐或者看哪只涨得猛就选哪只,但是别人认为好的、平台重点展示的其实不一定适合自己。对于这类型基金不妨放在自己的基金观察池一段时间,经过比较考验之后再在市场合适的位置进行布局。

   跑得快不等于跑得远,希望大家在投资路上都能找到那只帮助自己实现财富增值还能长期拿得住的好基金。

   4、年底基金投资还要避开哪些坑?

   1)不要看短期收益不好就赎回

   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说,经历过山车行情,基本上是每个投资者的必修课。

   因为市场会有波动,有的时候波动大一些,有的时候波动小一些。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接下来市场的走势,如果过于注重短期市场表现,那一时盈亏可能就会让我们在市场的波动中乱了方寸。

   著名投资家查尔斯·艾里斯在《投资艺术》里曾写道:“当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最好在场”。

   “闪电”的出现总是突然的,真正的行情来临时,只有少数人在入场。因此,投资高手往往会放弃对市场的短期猜测,而从中长期的视角出发,来判断当前点位向下的概率大,还是向上的概率大。如果是后者,那么持有仓位静待“闪电打下来”,才是合适的做法。

   比较近十年的偏股基金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可以看到随着持有时间的增长,偏股基金指数的超额收益愈发明显;尽管基金的短期会存在波动,但当持有时间拉长,正收益占比也会上升。

   2)不要持有太多的基金产品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投资名言:“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很多人为了分散风险,买了很多只基金。

   事实上,这句名言还有后半句:“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篮子里”。即基金数量多≠风险低。

   国际著名基金评级机构--美国晨星,做过一项调查并显示,若持有4只随机选择的股票型基金,组合波动率会显著的下降;当数量超过10只时,组合的波动幅度没有随着数量的增加出现明显的下降。

   意思就说,在选择主动股票型基金上,保持4-10只左右的数量,就有助于达到分散投资,又不影响成本管理。

   另外当我们在选择权益类基金时,应尽量避免买入主题、风格、投向相似的同质化基金。

   比如:同一基金经理同类型的基金产品;不同基金经理但持仓高度重合的产品;同一类型、同一板块或相同风格的产品等等,这些同质化基金选择1-2只即可。

   3)不要看净值高就不敢买

   在看到净值较高的基金时,很多人会选择主动规避,觉得基金净值都涨那么高了,进场可能要高位站岗;而基金净值低,跌也跌不到哪儿去。

   有以上想法的投资者其实是混淆了股票、基金的投资逻辑。当股票的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越多,其上升空间越多,越值得投资。但是基金与股票不同,它有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对偏股型基金而言,如果某只基金已经涨到天花板了,基金经理会进行调仓,买入新的有上涨空间的股票,让基金净值继续上升。

   所以说,基金收益的上涨空间,取决于基金经理的实力,只要基金经理投资实力强,基金业绩好,基金净值就有持续上涨的潜力。

   4)不要亏损了就停止定投

   定投赚钱的关键在于顶住了所谓“亏损”的压力。巴菲特有句话“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 10 年的准备,那么连 10 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虽然这句话说的是投资股票,但同样也适用于定投。

   当市场下跌时,虽然会造成短期的亏损,但这也往往是加大定投仓位的好时机,因为定投看重的是长期回报,坚持投资时平均成本才会被拉低,走出定投中的“微笑曲线”。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