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股市走,哪有不挨刀,投资的风险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但下跌时恐慌,反弹了又纠结,不知道该加仓还是赎回?下面就来聊聊,当我们考虑赎回或是加仓时,都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一、小赚或回本了,要不要减仓?
有不少投资者在市场回调中加大定投、或者在回调中买入的基金可能已经回本甚至小赚一笔,那么,对于盈利,很多人会不知所措,想要尽快落袋为安,但又怕错过后续的大肉,那么这时候,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觉得基金还能涨吗?
如果产品的风险在自己的承受能力内的话,要不要等回本后卖出,那就要看后面还有没有上涨的潜力,这取决于2点:
自己是否还看好基金投资的资产
对于偏股基金来说,如果是具体的行业主题基金,你看好该行业的景气度,并没有明显的利空冲击,那么从中长期角度而言,就可以考虑继续持有;如果是宽基指数基金,像沪深300、创业板、中证500这类,认为股市未来还有较大上涨空间的话,也不必着急卖。
虽然说买基金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就图个回本,但如果自己实在不看好这只基金主投的方向,那么趁着回本赎回,完全没有问题。
自己是否信得过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
如果基金并非明确跟踪某类指数或行业,自己不确定接下来基金经理会投资什么的话,至于还要不要继续投资,就看你是否相信基金经理的能力了。当然,现在很多基金经理也不是孤军奋战,投资决断常常都是公司整个投研体系一起决定的。
2、卖出基金后,有更好的投资选择吗?
买了基金也并非一定稳赚,但对于没有太多专业知识或者没空盯盘炒股的人来说,让靠谱的专业人士替你理财会更省心。
如果是主题基金,就是将资产集中投资于某一行业或主题的基金,比如消费、医药主题等等,这类基金投资属性较为单一,一旦行业风格轮动或者政策发生变化,一般回撤风险也较大。
而行业主题基金的走势和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如果有更好的行业选择,那可以转换为别的基金,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建议还是放着,毕竟投资是一辈子的事。
总结一下,如果你依然看好基金的上涨潜力,且短期没有大的资金开支,在基金回本后不用太着急赎回。但如果觉得好不容易才回本,担心后面再回调的话,出于稳妥起见,可以先卖出一部分份额,后面视行情决定是否再度买入。
二、仓位不是很高,还能上车吗?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并不强的投资者而言,近期如果市场发生回调,建议不要盲目跟进;如果仓位不高想加仓,可以分批加或者采取定投的模式,这有助于我们在市场回调当中保持平稳的心态。加仓时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控制仓位,制定加仓策略
建议大家合理规划自己的资产,用闲钱理财、做好资产配置。所谓闲钱,就是短期用不到的、除掉必要生活开支以外的盈余资金。这样大家在投资时,就不会过分焦虑基金净值的涨跌,心态上可以更平和,也不会因此而影响到平时的生活开销。
除了强调用闲钱理财,大家也要做好仓位控制。仓位体现的是对市场的判断,但现实中很多投资者,大部分时候是满仓,手上并没有“子弹”。因此面对市场调整,要么就不动,要么就割肉。可以运用一些加仓策略来进行加仓。
(1)金字塔加仓法:这个是非常经典的仓位控制方法,又可以分为正金字塔买入法和倒金字塔卖出法。
所谓正金字塔买入法,就是在低价位时买进较大数量,在价位上升时,买进数量逐渐减少,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而倒金字塔卖出法,与正金字塔型相反,随着价位的上升,卖出数量逐渐增多,以赚取更多的差价收益。
(2)平摊法:平摊法则是把仓位均分成等份,如果要加仓/建仓,就按份来操作。但是每一个仓位的操作都要有自洽的逻辑。
跟金字塔法相比,平摊法会更方便自由,如果在建仓、加仓出错,震荡市也可通过逐步买入补回来。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最不建议的就是一股脑儿全仓买入卖出,我们更建议大家先从较低风险的产品、简单的投资方式接触起,先用小额资金进行尝试,不用一下子投入太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
2、均衡配置
要实现基金的均衡投资,我们就要容纳尽可能多的行业、风格与策略,坚持寻找投资理念差异化,但投资都长期可靠、业绩有持续性的基金经理。
容纳较多的行业,并不是说28个申万一级行业都要无差别纳入。从行业的划分来看,大致可分为医药消费、金融地产、工业周期、科技成长、稳定综合等五大风格。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科技周期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五大行业都各自会有阶段性的表现。
另外,可以从基金持股集中度、换手率、仓位变化、行业与市值偏好等变量,去找到均衡风格的基金。适中的持股集中度+适中的行业配置数量+中低换手率,大致符合我们对行业均衡投资风格的期待。
3、做好中长期持有的打算
市场的风格热点会轮换,有些板块只是短期表现不佳,长期来看却有一定投资价值,现在选择被错杀的标的,在未来某个时点也许会迎来估值回归的春天。
所以,不妨忽略市场频繁的短期波动,着眼长期,用时间换空间,最终的盈利体验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