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市场脾气有点阴晴不定,三天两头地换脸色。从风格上看,小盘成长风格有让位大盘价值风格的迹象。从行业上来看,白酒、医药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而新能源、科技有调整迹象。
在风格来回变换的市场里,我们的基金要换吗?
业内人士表示,在基金投资中,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选择与自身投资观一致的基金经理,比关注短期业绩更重要。在评估自身风险能力及了解投资标的后,“用不着急的钱做不着急的投资”,长期来看赚钱的概率反而更高。
1、关心则乱,不要频繁查看净值、排名
巨大的市场波动率带来的另一个副产品,是投资者对于收益不切实际的预期。可能每天10%的涨幅才能满足部分投资者那挑剔的胃口。
在市场行情较好,50%以上的年收益比比皆是,投资者若以此为“锚”,希冀50%的年化收益就不切实际,容易在市场退潮时希望“落空”,拿不住基金。
不少基民持基过程中,过于关注短期排名,如果持有基金排名下降,收益略有落后,就立马换成其它热门基金。
不过,仔细研究长期收益优秀的基金,会发现他们的年化收益率可能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样突出,约莫处于14%-25%之间。可是要知道,股神巴菲特的传奇投资生涯里,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0%出头啊。
现在回过头来看,值得长期持有的基金短期排名并不靠前,但它们在牛市里能跟得上市场上涨,在熊市里能较小控制回撤,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才在投资长跑中获胜。
所以,权益市场波动大,某一年的超高收益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不是市场常态。可观的长期回报也是通过时间的积累,在复利的作用下产生的,太在意短期回报反而会得不偿失。
选对基金经理和基金管理人后,接下来就需要基民保持良好心态,目光长远,耐心一点,不被一时的涨跌干扰判断,对自己精选的好基金长情一点;给管理人充分的时间贯彻其投资理念与策略,慢慢浇灌出高收益。
2、没有必要因为短期风格轮动大幅度换基
一只基金有它的投资风格,管理基金的人——基金经理也有他最擅长的领域。这种风格未必能在所有市场环境中如鱼得水,但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却有机会突破求胜。
对于基民来说,没有必要因为行业热点的短期轮动而轻易更换基金。
一方面,普通投资者把握机会的效率和踏准节奏的准确度往往不及专业投资者;另一方面,“风口”出现往往意味着一个板块或者主题已经有所表现,再进去布局可能成了追涨,造成高位被套。
其实,选基金时比起业绩的短期波动,更需要关注的是基金本身的情况,特别是长期业绩表现是否稳定。即使现在明星基金回撤居前,也不要急着换,如果我们买的基金,基金经理实力过硬,投资的行业也是长期向好的,那我们不妨放平心态,给基金多一点时间和耐心。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资本市场向来充斥变化,我们很难预测短期的风浪,把握住每一次风格切换或者说阶段热点,难度太大。同样,正是因为前方风浪的不确定性,我们更要坚持自己精心挑选的航道,不要在市场前行的浪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从专业投资者的角度,我们更重视去抓住投资的大机会,过程中尽力去参与小机会,避免因小失大。往后看A股市场,大消费与大科技作为大的投资主线,仍然具有长远的投资空间。
3、盈亏同源,道不同不相为谋
每只基金都有不同的风格,在清楚基金的持仓偏好和投资逻辑的基础上,投资者须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决定是否持有这些风格的基金,认同就上车,道不同就不相为谋。
例如,你只能接受年化5%上下的波动,买了一个业绩优秀,但是年化15%波动的股基,那么出现大涨大跌的时候,小心脏能承受得住业绩的大幅波动吗?如果无法承受基金一时的回撤,就很容易追涨杀跌,最后导致买了好基金了,反而亏了钱。
4、均衡配置提升投资胜率
不过,不更换基金也不意味着你拿着一只基金不闻不问就好了,基民朋友们可定期检查自己的账户配置是否均衡,比如不集中压注于单一成长风格或者价值风格。如果你在科技成长风格类基金上配置比例很高了,可以考虑将部分仓位转移到价值蓝筹,以平衡持仓风格。市场风格比较难测,但是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风格的优质基金,可以提升投资胜率。
从配置的角度来说,通过分散投资不同风格的优质基金,可以有效防止市场风格轮动造成的单边冲击,从而控制投资组合的回撤和风险,提升投资胜率。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成长风格类基金上配置比例已经非常高了,那么可以考虑配一些短期可能风格轮动的低估值资产,以平衡整体的持仓风格。
如果你的手里不仅有白酒主题基金,还有银行地产。至少手里有一部分基金能赚钱,剩下那些表现不好的也会顺眼很多。至少你不会天天惦记着把它卖掉。
当然,如果真的看好某个行业,那也建议在有足够闲钱的前提下,以时间换空间,用定投的形式,分时,分批定投参与,将成本拉平,静待行业起飞的那一刻。
5、相信并了解基金经理
买基金主要是看中基金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也就是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
当市场风格发生改变时,主动管理能力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会采取调仓换股等主动策略,减少风格切换的负面影响。
要给予基金经理以信任和时间,盲目崇拜并不等于信任,对于基金经理的信任,应该基于对基金经理投资风格、过往业绩、主要观点、投资方法等的了解之上,而不是基于“爱豆”一般的神化。
哪怕在牛市中,基金净值也会遭遇大幅回撤。数据显示,2007年股票型基金总指数涨幅达121.90%,但当年最大回撤达到16.04%。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的结构性行情中,股票型基金总指数虽然年度涨幅均超过38%,但最大回撤也都超过了13%。这意味着,持有主动权益基金,就要做好忍受净值中途回撤的准备。
身处A股市场必然要承受波动及内心的起伏,做好下跌10%、15%的准备,没有一只基金能做到每个阶段的业绩都出彩。长期持有一只基金,虽然会遇到基金表现不佳的时段,但基金经理表现优秀的时段总能赶上,长期投资是获取基金更高收益的更合理方法。越是短期的东西越考验运气,越是长期的东西越是考验能力,相信优秀基金经理能通过深度研究在长期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