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十大理由告诉你为什么面对下跌也不必慌张!

文 / 如霜 2022-02-09 11:38:23 来源:亚汇网

   昨日A股虎年“开门红”狂欢,今日投资者热情就被浇了一盆“冷水”。热门赛道挨个被捶。

   但是,站在当下看未来,对于今天的调整我们不必慌张,具体来说,有十大理由。

   01、货币政策持续宽松

   2022年1月17日1年期降息10bp,5年期以上降息5bp。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操作,充裕的流动性有助于推升估值水平抬升。

   02、A股当下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截至1月末,中证全指市盈率在17倍左右,处于2005年以来26.24%的历史百分位,市净率处于30%左右的历史百分位,有较高的估值安全边际。数据区间:2005/1/1-2022/1/28

   03、经济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地产“三稳”政策明确

   2021年四季度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

   房地产行业,更是明确提出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政策。各地纷纷出台楼市维稳政策,2022年1月全国66次调控“托市”,包括降低首付款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放宽公积金贷款条件等。

   04、“聪明钱”北向资金持续流入

   1月份虽然A股表现不佳,但“聪明钱”北上资金却是净流入状态,截至1月28日,北上资金成交净买入167.7亿元。数据区间:2022/1/1-2022/1/28

   05、基金新发遇冷

   市场表现不佳,公募基金短期赚钱效应下降,导致近期公募基金发行遇冷。数据来源:wind,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然而,投资圈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

   新发火爆往往意味着行情火爆,估值较高,未来投资难度大。而当新发低迷的时候,往往是比较适合入场投资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估值和点位都相对较低新发。

   06、疫情负面影响边际递减,且政策存在边际放松空间

   相较于2020年,资本市场已对疫情的冲击表现不那么敏感了。张文宏医生也判断,今年有可能是新冠大流行最后一个寒冬。

   从全球来看,欧洲的丹麦、挪威、法国、美国、英国、荷兰、瑞典、爱尔兰等多个国家取消全面防疫措施。

   在此背景下,国内疫情政策有望边际放松,1月20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

   07、多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

   多家基金近期发布了自购基金公告,截至1月28日,基金公司自购基金规模已超15亿元。

   上次基金公司自购潮,是2020年2月,当时市场情绪和现在类似,现在回看正好是历史低位,是长线布局的理想时机。数据区间:2019/1/1-2022/1/26

   08、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有限,我国经济政策“以我为主”

   美联储或将加快紧缩步伐,这或多或少对A股会有情绪面影响。但是,无论资金面、政策面还是企业盈利,这些能够从根本上影响A股走势的核心变量还是在国内。

   从历史情况来看,2002年以来美联储一共出现过两次加息周期,第一次是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第二次是2015年12月到2018年12月。

   这两次加息周期中,第一次A股处于牛市初期的上行阶段,第二次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处于股灾后大级别的反弹阶段。

   所以美股加息和A股走熊没有必然关系。

   09、否极泰来,市场恐惧情绪达到高点

   市场情绪,总在历史高位和低位间来回千万遍。目前来看,恐惧指数已经处于底部区域。

   按巴菲特的说法: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目前就是该克服恐惧贪婪的时候。

   10、积极的财政政策,2022年新基建总投资额超15万亿

   发改委表示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山东、北京等8省市发布2022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共6501个项目总投资额超15.67万亿元。

   这些项目对稳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意义巨大,有利于相关板块的业绩提升。

   面对市场调整 手里的基金怎么办?

   基金投资,长期二字很有必要。但是,市场的波动催生的“恐惧”总是让长期投资变得难以坚持。该怎么办?

   建立合理预期,做好适配,保持平常心。

   很多时候大家情绪波动比较大,往往是因为事情的发展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比如过去几年的赚钱效应很容易让大家对于权益类基金的收益率有过高期待,无形中拉高了预期。但是,去年、前年的盈利水平今年能重现的可能性不一定高。数据区间2004年12月31日-2021年6月30日,采用万得基金指数。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而且,不同类型基金产品的平均年化回报水平也并不相同,投资基金,首先还是要对各类产品的收益率水平有合理预期。

   其次,做好适配,不要紧盯着收益率,却忘了风险和收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比如,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产品由于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类资产,过程中产品会随市场有一定波动,一些行业主题型的基金产品,阶段性波动可能会更大。

   如果风险偏好不高,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碰到产品净值下跌的时候可能就会难以控制对亏损的恐惧而中途下车,享受不到基金产品的长期回报。事实上,即使一些长期来看非常优秀的基金,短期也会经历业绩不佳的时刻。

   所以,还要对自己的风险偏好有正确认知,寻找到适合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产品,这样,在面对市场波动的时候,也就更淡定一些。

   最后,保持平常心,多看少动。

   波动有时候不一定是风险,只是情绪的钟摆。既然 “市场先生”捉摸不定,不如以平常心应对,过程中,尽量少一些操作,多一点坚持,去做大概率正确的事情。

   比如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好资金的合理规划,组合配置投资、定期定投等都是比较不错的应对波动、改善投资体验的手段。

   在基金投资这件事上,坚持长期投资,慢慢变富。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