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连续出现大幅下挫,控制回撤的重要性愈发被大家所重视。不过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如果我们持有最大回撤更小的基金,会更赚钱吗?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一、历年最大回撤较小的基金,后续更赚钱吗?
2012年-2020年逐年看,在所有Wind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我们挑选出每年最大回撤处于较好的前10%的基金。
观察它们此后1年、2年、3年的业绩回报,并和所有基金对比,数据如下:
(为便于观察,我们将最大回撤较好的基金,后续收益表现也更好的情况标红)在我们所计算的24组数据中,14组也就是58%的情况下,最大回撤最好的前10%的基金此后的业绩回报更好;同时,它们的平均业绩表现数值和所有基金差别并不太大。
总结1:从以上历史数据看,最大回撤更小的基金,后续的收益情况略优,但基本持平于市场平均水平。
二、历年最大回撤较小的基金,后续最大回撤如何?
2012年-2020年逐年看,在所有Wind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我们挑选出每年最大回撤处于较好的前10%的基金。
观察它们此后1年、2年、3年的最大回撤,并和所有基金对比,数据如下:
(为便于观察,我们将最大回撤较好的基金,后续最大回撤表现也更好的情况标红)在我们所计算的24组数据中,23组也就是96%的情况下,最大回撤最好的前10%的基金此后的最大回撤更好。
总结2:从以上历史数据看,最大回撤更小的基金,后续的最大回撤有望持续保持较好水平。
当市场波动比较剧烈,甚至遭遇大幅下跌时,如果基金的最大回撤相对较小,无疑会提高投资人的持有体验,有助于避免因为一时的恐慌草率离场,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克服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的行为。
所以在选择基金时,如果几只基金的历史收益等其他指标旗鼓相当,不妨再考察一下它们的最大回撤。对于风险偏好相对保守稳健的投资人,甚至可以提高考察最大回撤等风险指标的重要程度。
但是我们通过回撤来考量基金的时候,还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1、不光看单次回撤,更要拉长时间考量
如果某个产品的5年、10年最大回撤都比别人小,确实能体现回撤管理能力。
但是,单次回撤的大小可能更多来自于它的持股结构,以及它与市场的相关性。比如说,这一次不少基金出现大幅回撤,主要原因是前一阶段基金抱团的一些股票出现了大幅下跌,有些基金可能没持有这部分股票,下跌就会少一些,但它此前的表现可能也并不如那些回撤大的基金好。
所以回撤这个指标,应该拉长来看,而不是说看单次。
2、分析基金最大回撤较小的原因
我们不仅可以参考指标的数值来选择基金,更可以进一步分析其最大回撤较小的原因。我们可以观察基金各定期报告中披露的一些数据,包括:
股票资产占比,及其相较上期的变化(以观察基金经理是否会大幅调整股票仓位水平);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基金净资产的百分比(以观察股票持仓集中程度);
持仓行业,及其相较上期的变化(以观察基金经理是否会做行业轮动);等等。
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些基金经理的文字访谈或者是直播,来了解基金经理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对上面数据得出的结论做出一些印证。
总结以上信息,我们就可以试分析基金最大回撤较小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在市场下挫时期,大幅降低股票仓位;
持股较为分散;
重点配置了具备防御性的行业,等等。
同时,分析了最大回撤的原因后,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基金经理的操作偏好和操作风格,也更有利于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了。
例如,同样最大回撤控制较好的两只基金,我们经过分析发现:
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倾向于经常做出整体股票仓位的择时,来应对市场的大幅震荡;
另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习惯于维持较高的股票仓位,而更偏重于在行业间进行轮动,通过持有优势行业来对抗市场的下挫。
那么对于偏好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的投资人,可能更适合第一只基金。而对由于不希望错过后续可能的修复,更愿意以较高股票仓位度过市场大幅下跌时期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更适合持有第二只基金。
3、基金回撤应该从相对概念的角度去评估
因为权益类基金持有的是股票资产,股票资产的波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大盘的波动,当整个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要回避比较困难。
我们通常有一些指标来衡量回撤管理,具体的指标比如像年化收益比上最大回撤,或者是年化收益比上最近三年的最大回撤,这些指标可以刻画基金之间的相对比较,因为毕竟我们买基金是为了获得回报,而不是为了控制回撤。
在用年化回报率去除以最大回撤的时候,最好选取两年、三年或以上的期限,因为期间市场如果经历过大幅波动,指标可能会更有效。
最后,总结来看,历史数据显示,最大回撤更小的基金,后续的收益情况略优,但基本持平于市场平均水平。但最大回撤更小的基金,后续的最大回撤有望持续保持较好水平。所以想提高持基体验,最大回撤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选基指标来考量。但通过回撤选基时,不光看单次回撤,更要拉长时间考察,具体分析基金回撤小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