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中,投资医药or医疗的股民、基民们,普遍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去年春节前,在那波“基金热”中,跟白酒、新能源一起勇攀高峰。
春节后,市场调整,跟大家一起挨打,回吐利润,甚至亏损。
3月,开启了第二波上涨,一直涨到7月份,仿佛一切都回来了。
但下半年,眼看着别人家的新能源一波一波地创出新高,曾经共患难的消费也有回暖迹象,但医药,却一路下坡、跌跌不休。
经过三个月横盘,开年后再次重挫下跌,这周,终于有点像样的反弹了。
2月25日,在CRO板块的带领下,医药板块走强,医药基金也是猛回血。备受基民关注的“一姐”葛兰的中欧医药健康基金估算净值也是大涨近四个点。
反弹能否持续?医药见底了吗?
导致医药股这次大幅回撤,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推动的带量集中采购所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
所谓集采,指的是国家或地方组织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对仿制药、器械、医疗服务进行集中采购,能够很大程度上挤掉原先价格中的水分。
作为普通消费者,对于集采当然是举双手赞成,对于民生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集采实在是太可怕了,集采挤掉的水分,全都是过去的利润空间。
医药股何时迎来反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采为首的政策何时出尽。而截至目前,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开展六批,总共采购了234种药品。国内医药行业的集采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
虽然政策仍有不确定性,但是从医药的估值来看,当前已经回落到合理位置。从中证医药指数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来指数沿着45度斜率展开漂亮的螺旋式上升,期间共发生了4次大的上涨和4次大的回调。
截至2022年2月24日,统计相对于4次上涨的回调幅度,可以看到前3次的调整幅度基本落在了62%到70%的区间,而目前第四次的调整幅度已超过60%。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24日,中证医药卫生指数的市盈率TTM为32.88,处于近10年历史较低水平。而且,医药板块兼具科技创新、消费升级、高端制造等多重属性,具有市场空间大、成长速度快、进入壁垒高等特点。基于对医药板块长坡厚雪的信心,基于当前中证医药指数的调整幅度和估值水平,应该可以对医药板块更有信心些。
国盛证券近日研报也表示,医药已经进入中长期的布局区间,中短期仍然是自下而上,更重“业绩估值筹码”三因素。医药调整到现在,“双高问题”得到了一定消化,虽然有很多资产短期估值难言极度便宜且短期担忧难以证伪,但从中长期来看已经进入到了配置区间。
华安证券也认为,考虑到的医药行业的背景,一方面,今年集采政策持续推进落地(耗材集采、国采、联盟采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另外,短期医药行业板块暂没看到明确的利好政策/变化,短期无上涨动力。但风物长宜放眼量,很多医药公司的估值都已经到了非常合理的区间。
基金如何操作?
面对医药基金半年时间动辄20-30%的巨大回撤,很少有人能做到心静如水。
眼瞅着这两天,回血了不少,基金要如何操作呢?
这主要和你的配置仓位、投资周期和风险偏好相关,大概分为几种情况:
1、如果你重仓了医药基金,尤其是像葛兰这类仓位激进、规模巨大的产品,可以趁这段回血时间,选择赎回部分仓位。重仓品种的较大回撤,往往会极大影响我们的投资心态,而只有舒服的配置仓位,你才能投资长久;
2、医药板块分化加剧,一些高估值、产品市场饱和度较高的医药股短期估计难有更多的价值空间,且当下医药行业仍存不确定性,很难判断板块是否已经见底。如果你对主动型医药基金经理没有深入研究,或者对其产品没有持有信心,不妨寻找一些医药指数基金进行长期定投;
3、赛道投资或者叫行业投资,是把双刃剑,相较均衡配置型的基金,行业主题基金的波动更为剧烈,当行业出现趋势性调整时很难独善其身。当然,从长期来看,投资一个持续成长的高景气行业,这类基金也能充分享受到上涨红利。一定要对行业主题基金的优劣势有清醒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