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市场,三个字形容,就是“跌麻了”。
本以为抄到了底,没想到是半山腰……就更别提中概人了,天天抄底,都没看到底在哪……昨晚好容易外围股市涨了,结果美股跳水,中概股又是大跌。
一边是《电子烟》国际标准发布,将电子烟口味限定在了“烟草口味”,雾芯科技大跌超30%,另一边,有传闻滴滴回港上市受阻,滴滴美股股价大跌超40%……
“这天天阴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还不如直接一天跌个痛快。”
其实就像2015年的熊市,好多人不是被一波大跌砸死的,而是被不断补仓抄底耗死的。
你以为的抄底结果都变成了越跌越买,越套越深……
那怎么办呢?总不能割肉吧!
别急,抄底抄在半山腰的远不止你一个,还有巴菲特、芒格等等大佬。
因为没有人能真的判断市场的底部,“一次精准的成功抄底,难度不亚于接一把天下掉下来的飞刀。”
那如果真的抄在了半山腰,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2008年、2015年和2018年这三次市场下跌中找到答案。(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区间:2005/1/1~2021/3/11,不作投资推荐)
先来看看2008年,上证指数的回撤幅度超过了70%,期间有近半数基金跌幅超过60%。
在这次接近1年的下跌中,也并不是一步到底的,而是出现过多次的反弹,相信不少人会选择“抄底”。
假设我们在这期间有5次试图在上证指数大跌后,入市“抄底”买基金,但很不幸,这5次都抄在了下跌的“半山腰”上。
按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来看,这5次“抄底”之后的一年、三年都有可能出现亏损,但拉长时间看,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至今的收益都超过了100%。
也就是说,虽然指数目前还没有回到6124点的高位,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却能实现超额收益。
再来看下2015年,上证指数的跌幅超过了40%,期间有45%以上的基金跌幅超过了50%。
同样,我们也选择了5个“抄底”的时点,但也都是下跌中的“半山腰”。
统计“抄底”在半山腰之后的1年、2年、5年以及至今上证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收益如下:
同样能看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是大幅跑赢上证指数的,除了第一次,后面几次持有2年就能够获得超额收益。
最后,2018年,上证指数跌幅超过了30%,期间超80%的基金最大回撤超过20%。
同样选择了5个抄底时点。
统计“抄底”在半山腰之后的1年、2年、3年以及至今上证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收益。
这次很明显能感觉到,因为回调程度比之前小,所以基本持有1年就能获取超额收益,但是持有3年会比持有至今的收益来得高,这也和这一年来市场的调整有关。
总之,复盘历史上这3次的熊市不难发现,相对于上证指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持有一段时间后均有不小的超额收益。
换句话说,就算“抄错底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会比上证指数强一些,并且至今都能修复。
当然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只能是代表整体,不同的基金还是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能够在大幅回撤后快速修复,也有的,修复时间会长一些。
实际上,“股神”巴菲特也曾在1973年“抄底”买入华盛顿邮报,但随后被套三年,最多亏损约30%。不过,到1985年,这笔投资却让巴菲特12年赚了21倍。
我们和“股神”的区别,不在于能不能做到“抄底逃顶”,而在于有没有耐心和定力,去忍受短期的亏损,坚定持有。
其实我们说的抄底,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虽然现在,我们无法判断市场是否跌到底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市场的一些指标,来判断,是否处于底部区域。
首先,是目前上证指数的估值为12.62,估值百分位为17.20%,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其次,是新基金发行处于冰点,发行份额已经跌至低位。
这其实都暗示着,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域了。
而我们对于基金的加仓,也应该有所规划,不是说跌了就加,一把梭哈。
可以根据基金回撤的幅度设定阶段加仓的指标,如果基金的跌幅接近历史最大回撤了,就可以考虑分批加仓了。
我们统计了部分2018年之前成立的基金在这三段时间内的回撤,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参考,也有不少明星基金目前正在经历最大回撤。
如果想加仓但把握不准时机,也可以考虑定投,当然了,这些的前提都是我们看好这只基金,或者说,我们看好市场长期的表现。
彼得·林奇说过:“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优质股票的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市场震荡很难熬,大家都是一样的,这种时候,更需要我们保持好的心态,不要被短期的情绪左右,跟着自己的节奏来,相信, 总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投资就像种树,栽下一棵树苗,短期内很难看到成长的变化和收益,但是历经岁月洗礼,终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