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行情波动加大,很多风险偏好低的基民都买了债基来降低风险。但很多小伙伴对债基的认识还有待加强,投资债基时还存在很多误区,今天我们就来理一理,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误区一:债基只投资债券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证监会的定义。
根据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类别的分类标准表明,基金资产在80%以上投资于债券的的基金就是债券型基金。
但是由于投资范围的不同,债券型基金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纯债型基金,另一类是混合型债基。
纯债基金,从名称上也可以看出就是单纯地投资于债券市场,不具有股权性质,因此风险也是债基中较低的。
但是对于混合型债基而言,还可以分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可转债。
其中,可转债基金主要投资于可转债,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将购买的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和股市的联系可以说非常紧密了,所以这类基金也是债基中风险较高的。
关于其他类型债基的投资范围和风险特征,咱们整理了一张表格放在下方文字版中,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自行查阅。从上面债券基金的具体分类也可以看出,债券型基金的投资标的是多元化的,不仅仅局限于债券,可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误区二:债券基金适合定投
基金投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坚持通过定投的方式长期持有。
但是就债券基金投资来说,尤其是有些纯债基金如果也采取同样的定投方式,那么最终可能就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这主要是由于基金定投更适合波动相对较大的投资品种。对于一些整体波动较大的基金产品来说,假如市场出现短期的震荡下跌,那就能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入更多份额,迅速拉低平均成本,等到市场反弹,就会画出微笑曲线,获得收益。
而债券型基金,尤其是一些风险较小的纯债基金,本身净值波动幅度就不大,几乎不存在进场时点成本。
「所以如果有大笔资金,定投的效果可能还不如一次性投入。
误区三:债券基金只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债券型基金相对稳健,确实适合整体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投资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不需要配置债券型基金。
一般来说,股债之间的关系多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是股市债市同涨同跌;
二是股债呈现跷跷板的关系。
我们以沪深300指数和中证全债指数为例,自2010年以来,多数还是呈现出跷跷板的关系,也就是股债一涨一跌,尤其是2015年之后这种关系更为明显。因此,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即使是高风险偏好投资者,股债均衡配置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在中长期投资过程中分散市场风险。
误区四:债基收益比不上股基
虽然从长期看,偏股型基金的收益会债基会高些,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偏股型基金的收益都会比债基高。
比如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不管是美股还是A股都跌惨了,可是此时,债券市场却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
以企债指数(399481)为例,从年初的112.35点涨到年末的131点,涨幅达到了16.5%。因为企债指数的编制规则是未考虑债券利息的,所以如果把债券利息计算在内的,那么整个债券市场的涨幅应该在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