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升值双面 购买力上升

文 / 林静 2011-06-28 16:07:18 来源:亚汇网

  还记得在2010年四五月份,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经常以每天上涨1~2个基点的幅度刷新数月以来的高点,这不禁让人怀着忐忑的心情猜测,在维稳近两年后,人民币可能要重启升势。央行在2010年6月19日宣布重启汇改,到今年这个时候,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6.83到6.48,升值约5.4%。

  在美国生活成本无形中下降

  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让近两年在美国和中国生活过的人感受到生活成本的差异逐渐拉大。

  在美国生活的潘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近几年美国超市商品的价格几乎没有上涨,再加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等于在美国的生活成本相对地下降了。潘先生2008年自美国回到国内,2010年下半年又去美国工作,目前又回到国内,所以对两地的生活成本感受非常真切。

  潘先生说:“2007年的时候,美国超市里一盒牛奶卖3.99美元,今年这个价格没有变,但国内的物价是上涨的,同时美元相对人民币又在贬值,那么我在美国的生活成本肯定是下降了。”

  不仅是牛奶,包括饮料、蔬菜水果等,由于美国通胀不明显,还有人民币的升值,都让人感觉,在美国的生活成本在下降。

  在美国购物更有竞争力

  美元相对贬值,使中国内地人在美国生活有更便宜的感觉;那么反过来,人民币的升值,也成就了我们更为强大的购买力。

  在记者监测新闻的近半年,《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推出过几次体现中国消费者成为欧美奢侈品消费主力军的稿件,虽然这与中国的财富增长有关,但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有出国旅行的人士很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帮人代购。在美国的一些奢侈品店,也已经适时地专门配备了懂中文的服务员。

  有中美两国生活经历的王先生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以及美国刺激消费的措施,他觉得在美国购物的吸引力已经开始超越香港。他说,由于美国需要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商场的打折季比金融危机前长了不少,再加上人民币重启汇改后对美元升值,这使得美国购物的价格优势明显。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