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凭密码被盗刷难享“保障”
文 / 尚桑
2012-03-16 15:01:03
来源:亚汇网
网曝不设密码信用卡更安全
日前,一位自称银行内部人士在专业理财论坛上爆料,告知信用卡不设密码更安全。这位名为“kcat”的网友在帖子中表示,之所以信用卡没有密码更安全的原因是,信用卡一旦被盗刷,由密码持卡人负全责,没设密码则银行负责赔偿。
同时,该网友还罗列了一些国内的案例支撑自己的观点:因卡片丢失被盗刷,凭密码消费时,法院倾向于判持卡人负全责;凭签名消费,法院会以持卡人没有保管好卡片存在过错为由,判持卡人承担10%-50%的损失,余下损失由商家承担,具体视商家过错内容而定,例如签名与卡片不符、性别不符等,商家的过错越多则持卡人承担的损失越少。
随后,又有媒体报道,广东王先生遇到类似情况,信用卡被盗刷3万余元后,银行表示:凭密码消费的交易,他们不负责;但若未设密码,可赔偿部分损失。那么,信用卡到底还要不要设置密码呢?
赔偿大多针对签名方式
提到信用卡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少银行都会提到自己的“失卡保障”服务,即持卡人发现自己的信用卡丢失后立即办理挂失,而挂失前一段时间(如48小时)内被盗刷的损失银行也会进行赔付。这项服务曾让很多持卡人放心用卡。但很少有持卡人知道,如果自己的信用卡在交易时使用了密码,就很可能无法获得“失卡保障”服务。
记者以持卡人身份询问时,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服人员表示,如果刷信用卡时使用了交易密码,就不能享受该行为持卡人提供的48小时失卡保障服务。而一家国有银行的信用卡客服人员虽然表示无论刷卡时使用了签名还是密码,当发现对账单中有不属于自己的消费记录时,都可以向银行提出异议,经银行核实,如果确实属于盗刷,持卡人可以拒付,但他也同时表示,如果是凭密码消费,追回损失的可能性比较小。
这样看来,使用签名方式更容易在遭遇盗刷时为自己赢得申辩和追回损失的机会,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正从侧面说明使用签名的信用卡被盗刷的几率更大。一位信用卡客服人员就表示,相对密码被盗用,签名被模仿的可能性更大。
凭密码更符合消费习惯
选签名还是选密码?如果放在八九年前,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那时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大多只能使用签名,无法设置密码。而后来各家银行都为自己的信用卡添加了凭密码消费的功能,这主要还是考虑到国内持卡人的消费习惯和尚不尽如人意的用卡环境。
据了解,许多银行在国内首发信用卡时,都借鉴了国外银行卡机构的经验,使用了签名方式。但对于很多国内的持卡人来说,由于多年使用借记卡,已经形成了刷卡前输入密码的习惯,单纯使用签名方式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另一方面,许多持卡人发现在商户刷信用卡消费时,收银员大多不会认真核对持卡人在刷卡单据上的签名是否与信用卡背面的签名相符。甚至有时持卡人为了省事,随便在刷卡单据上签一个“简易名字”,收银员也一律“放行”。有持卡人表示,收银员的这种做法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的信用卡“谁都能用”,即使被盗用后可以申辩,手续也不会很简单,因而还是添一道密码更放心。
签名密码缺一不可才安全
虽然签名和密码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对于同一张信用卡来说,两种方式有时又是相辅相依的。
采访中,有信用卡客服人员表示,即使是设置了交易密码的信用卡,也只是在使用银联支付通道时需要输入密码。如果持卡人在境外刷双币种信用卡消费,借助国外银行卡机构的POS机,使用外币账户付款,很可能还是要靠签名,因为在一些国外银行卡机构的POS机上,密码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即使是凭签名进行POS刷卡消费的信用卡,如果持卡人要在ATM上使用它提取现金,还是需要设置交易密码;在网银上使用信用卡,也需要输入查询密码。
签名和密码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进行选择,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都不能忽视。
新报记者 王婷 实习生 林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