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梳师院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近期,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忠利保险”)宣布向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意财险”)增资4000万欧元(约合3.06亿元人民币),公司注册资本从13亿元增至16.06亿元。这是忠利保险在去年拿下中意财险100%控股权之后的首轮重大资本动作。那么,忠利保险的这一大手笔“输血”,能否助力中意财险迈向新的高度,实现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与提升呢?
01
合资为何转独资?
政策红利与股东战略的双重驱动
作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财险公司,中意财险自成立起,其股权结构便历经多次调整。
回溯至2007年,公司由中石油集团与意大利忠利保险合资组建,初始注册资本为5亿元,主营股东业务、商业保险业务以及车险业务,双方各持50%股份。2009年,忠利保险将公司1%的股权转让予中石油集团,由此,中石油集团与忠利保险的持股比例调整为51:49。
2014年,公司双方股东依据各自持股比例进行增资,中石油集团出资4.08亿元,忠利保险出资3.92亿元,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变更为13亿元。2017年,中石油将其所持有的51%股权转让给子公司中油资本。
2021年,公司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至2023年,公司保费收入已达15.4亿元,增速达30%。
然而,即便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也未能留住大股东中油资本。2023年,中油资本先后两次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中意财险全部股权。
那么,中油资本为何突然从中意财险抽离呢?
一直以来,尽管中意财险背靠中石油和忠利保险两大巨头,但其经营状况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拉长时间线看,成立18年来,公司累计亏损达4.45亿元,而剩余年份的合计盈利仅为1.3亿元,亏损额远超盈利额。
中石油旗下还有一家100%持股的自保公司——中石油专属保险,这家公司的保险业务与中意财险高度相似。依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若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受同一机构控制或相互之间存在控制关系,则不得经营存在利益冲突或竞争关系的同类保险业务。
相较于中意财险,中石油专属财险的产品设计更契合集团需求,保障属性更为突出,且中石油专属保险股权架构单一,中石油完全拥有话语权。
面对中意财险与中石油专属保险这两家业务相近的公司,从战略层面必然要有所取舍。2023年6月出台的《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在这一取舍过程中起到了助推作用。该办法明确规定,金融板块作为非主业资产,成为央企“瘦身健体”的重点领域。权衡之下,中石油选择舍卒保车,转让中意财险股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18年以来,中国逐步取消外资保险机构股比限制,允许外资全资控股。借助这一政策东风,多家合资财险公司纷纷变身外资独资公司,中意财险正是这一政策框架下的典型案例。2024年2月,中意财险外方股东忠利保险以9900万欧元(约合7.74亿元人民币)收购中意财险51%股权。9月,随着中意财险完成股东变更的工商登记,公司正式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对于忠利保险而言,全资控股中意财险是其在中国市场深化布局的关键一步。忠利集团表示:“此次收购是一项长期战略投资,目的是在中国发展由集团完全拥有和控制的产险业务,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份额。”
02
独资后为何又增资?
巩固市场与战略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忠利保险于1831年12月26日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成立,拥有近200年的悠久历史,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多次金融危机的洗礼。1996年,其在中国北京设立代表处,随后在2002年与2007年,与中石油分别组建了中意人寿和中意财险两家合资公司。
2025年2月,忠利保险宣布向中意财险增资4000万欧元(约合3.06亿元人民币)。不可否认,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此次增资不仅是对公司财务健康的有力巩固,更是对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充满信心的体现。那么,中意财险更深层次的增资动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增资能够显著增强中意财险的资金实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承保水平。
从近五年的业绩表现来看,中意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速较为稳健。2020至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9.41亿元、10.6亿元、11.86亿元、15.41亿元、16.97亿元。而从净利润的表现来看,中意财险持续几年盈利,不过,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6.38%至1747万元,这显示出公司的盈利能力尚未稳固。
在承保端,2024年中意财险综合成本率为105.59%,其中,综合费用率为41.43%,综合赔付率为64.16%,赔付成本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在拓展新赛道方面,中意财险的压力也不小。2024年,作为未来重要赛道的绿色保险的保费仅为2亿元,占总收入约12%,尚处于培育期。
面对这些压力,增资能够使其有能力承接更多、更大规模的保险业务,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保障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增资还可填补中石油退出后的业务缺口。中意财险在成立之初,股东中石油集团对其支持力度非常大,2010年石油集团保险业务收入占中意财险整体业务比重的八成。
从中意财险与中石油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的关联交易来看,该公司承保险种主要涉及企业财产险、责任险、货物运输险、能源保险等。
2020年至2023年,中石油及其子公司为中意财险贡献的关联保费收入分别为2.77亿元、2.41亿元、2.59亿元和2.99亿元,占中意财险总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在19.4%至29.4%之间。
中意财险过去依赖中国石油及其子公司贡献的保费收入大约占总收入的五分之一。随着中资股东的退出,这一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被打破,中意财险急需谋求新的业务发展点。
而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外资的涌入也让中意财险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随着安盛天平财险、安联人寿、汇丰人寿以及史带财险等机构的外资涌入,
极大地推动了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也给中资险企和其他外资公司带来了更大竞争压力。此次增资可优化中意财险的偿付能力,使其能够在差异化定位和客户需求精准把握方面下更大功夫,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增资也带来了公司治理结构的震荡。目前,董事会规模缩减,多位来自中国石油系统的董事退出,自2025年1月17日起,任命袁颖晖为公司执行董事,而董事长职位空缺。核心职位的空缺必将对公司战略规划和内部管理有一定影响。
中意财险的“独资化”与增资是外资加码中国市场的缩影,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真正实现从“股东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跨越。在绿色转型与数字化浪潮中,这家老牌险企能否书写新篇章,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