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个人净资产高达708亿美元的全球第三大富豪、受人尊敬和爱戴的超级投资者,有“奥马哈先知”之称。85岁的他一直住在自己1958年购于内布拉斯加州的一套五居室老宅里,开着一辆老旧的凯迪拉克(Cadillac)。 作为“捐赠誓言(The Giving Pledge)”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另一位发起人是比尔·盖茨(Bill Gates),他鼓励其他亿万富豪在有生之年捐出自己的财富。他一直支持美国提高对富人征税,也是奥巴马(Barack Obama)竞选美国总统的主要捐赠者之一。他买入并持有的投资方式与其他那些买入并快速倒卖公司的财务投资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是在过去的一个月,巴菲特发现自己在好些方面遭到抨击。首先,美国公共廉政中心(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联合《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发表一篇报道,称巴菲特通过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下属子公司克莱顿家园(Clayton Homes),成为美国数一数二的掠夺性住房贷款人之一。伯克希尔在2003年以17亿美元收购克莱顿家园。这篇题为 “活动房屋陷阱:巴菲特帝国如何掠夺穷人》(The mobile-home trap: How a Warren Buffett empire preys on the poor)”的报道指控全美最大的移动房屋制造商、总部位于田纳西州玛丽维尔的克莱顿家园从事欺诈行为,使借款人陷入可怕的交易中。其中包括,贷款条件在借款人支付定金之后发生变化;超过15%的年利率;贷款附加未事先声明的费用,以及虚假承诺购房者可以承受更多债务并在购房之后进行再融资。
据报道,克莱顿家园通过其大大小小的子公司,“发放的活动房屋贷款是排名第二的同行公司的六倍。该公司还向购房者出售财产保险,并在借款人无力还款时收回房子”。伯克希尔参与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从中获益,该报道称,“克莱顿家园甚至在建造房屋时使用的材料——比如油漆和地毯——也都是由伯克希尔旗下的其他子公司供应。”伯克希尔和巴菲特都拒绝对该报道置评,但在该报道发表之后,他们向《西雅图时报》发来声明称,这篇报道具有“误导性”,不过他们并未在声明中指明报道的不实之处。
接着在5月2日举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上,一位读过这份报道并指责伯克希尔发放掠夺性贷款的股东向巴菲特提问,迫使他不得不对此进行解答。巴菲特为伯克希尔投资克莱顿家园进行了辩护,并表示他对这家公司为那些不具备良好信用记录的低收入者建造廉价住房感到骄傲。他告诉股东,“我不会对任何有关克莱顿家园贷款的事情进行道歉,”还说他从未接到过“哪怕一个”顾客投诉克莱顿家园的电话”。他还表示,这篇报道称克莱顿家园的利润率高达20%是夸大其词,事实上它当时的利润率只有2%。
然而,掠夺性贷款并非唯一令股东感到不满的地方。有位股东竟用“残忍”一词来形容私募股权公司3G资本(3G Capital)采取的成本削减措施,3G资本自2013年以来与伯克希尔在多宗企业收购交易中进行过合作,包括在今年3月宣布收购卡夫食品(Kraft Foods Group)的计划。3G资本目前由很少抛头露面的亿万富豪豪尔赫·保罗·雷曼(Jorge Paulo Lemann)经营,他也是巴菲特的朋友。据了解,这家公司在完成收购之后,会任命自己人担任高管,并在几家公司裁掉了上万名员工。这位心怀不满的股东问巴菲特是否不再“渴求保持资本主义与同情心之间的平衡”。对此,巴菲特表示,他对3G资本为提高公司效率而做出的努力表示认可,被收购的很多公司都“人浮于事”。相比之下,伯克希尔向来都是以收购经营有方的公司而著称,因此也就建立了一个保留就业岗位的好名声。
巴菲特还对其投资亨氏集团(Heinz)和可口可乐(Coca-Cola)引起的批评进行了回应,原因是,当对美国肥胖病关注度与日俱增的时候,巴菲特竟然大手笔投资这两家生产高糖分食品的公司。巴菲特承认,他自己的饮食是不健康的,这一点尽人皆知,并指出,“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员工不会给我笑脸看。
不过,那句话却让全场的4万名股东哄堂大笑,这些股东历来会在伯克希尔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出尖锐的问题,但上周三,巴菲特却在一个不同寻常的方面受到批评。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对冲基金会议中,掌管纽约第三点基金(Third Point)的主动参与型投资者丹尼尔·勒布(Daniel Loeb)指责巴菲特言行不一。勒布虽然没有直接用“伪君子”这个词,但他指责巴菲特在税收、对冲基金和主动参与型投资等方面说一套做一套。“他批评对冲基金,可自己以前也运作过对冲基金,”勒布说,“他批评主动参与型投资,他自己在美国却首开主动参与型投资的先河,他主张大家都应该多缴税,可自己却避税。”勒布的一番言辞一度使会议的组办者天桥资本(SkyBridge Investments)的安东尼·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陷入尴尬。斯卡拉穆奇说,“沃伦·巴菲特,如果你正在听,我很抱歉。”巴菲特并未公开回应勒布的这番话。
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勒布炮轰巴菲特的相关背景。勒布一直在对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施压,要求该公司进行改革,其中包括业务分拆,而巴菲特持有陶氏大量股份。今年1月份,陶氏首席执行官安德鲁·利维里斯(Andrew Liveris)表示,他和巴菲特面谈过,而巴菲特表示,他非常高兴利维里斯“会为一直坚守的投资者打理这家公司,而不是为那些将抛弃公司的投资者服务”。像勒布这样的主动参与型投资者常因为着眼于短期利益而不是企业长期的繁荣而受到抨击。
巴菲特受到的这些批评只是过眼云烟,又或者会对他的声誉造成伤害?在我看来,这些头条新闻很快将销声匿迹。与来自勒布和《西雅图时报》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新一期《福布斯》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主动参与型对冲基金投资者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的特写,题目为《比尔·阿克曼2.0》。文章表扬了阿克曼今后打算长期持有投资的股份,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转手倒卖。虽然我认为,最近对巴菲特的那些批评是有根有据的——《西雅图时报》就克莱顿家园的报道完全令人信服,即便巴菲特在事后对此进行了辩驳,但是与比尔·盖茨(Bill Gates)一样,无论伯克希尔哈撒韦扮演过任何“贪婪的资本家”角色,巴菲特自己的的确确留下了一份不可磨灭的慈善遗产。如果巴菲特只是一位仁慈的投资者,那么他永远也达不到如今这般富有。但是他兼收并蓄的投资方法——不断收购业务稳健、运营良好的公司并为他们提供长期支持,与美国的众多资本相比可以说是独具一格,而且他在慈善方面的成就也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