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经在一次演讲会上被一位年轻的证券交易人员问道:“您保持多年投资不败的秘诀是什么?”在场的人员全都屏气凝神等着这位投资之神说出一个个买卖股票的秘诀或是指数对冲的手法,巴菲特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有什么投资秘诀,我只是一直遵循着两条投资法则:一是永远不要赔钱;二是永远不要忘了法则一。”的确,这两条法则听上去似乎并不是什么投资经验,反倒像是天天围绕耳边的老生常谈。但正是这两条法则陪伴着巴菲特走到了今天。

而与巴菲特同时期分庭抗礼的美国著名犹太投资人乔治·索罗斯也说出了相似的话:“先生存,再赚钱。”如果说巴菲特的法则是来源于年轻时的投资失误带来的经验的话,索罗斯的话则是来源于年少时在纳粹占领区学会的生存本领。索罗斯一家作为犹太人,在被纳粹占领的匈牙利不断地经历逃亡的生活。众所周知犹太人非常善于经商,但却对战争一无所知。而索罗斯的父亲及时地嗅到了战争的气味,变卖了家中的所有财产,切断所有生意往来。用变现的钱财躲过了纳粹的搜刮,并为全家购买了假的证件躲过了一劫。正是索罗斯的父亲在投资和生存中的决断,让年少的索罗斯明白了“先生存,再赚钱”的道理。正如索罗斯在父亲去世后接受采访时说道:“那时的时光对于我的一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因为我从一位大师身上学到了生存的艺术。”即使索罗斯积累了数十亿资产之后,他仍旧不断地和他的儿女讨论该如何生存下去。
之所以两大投资人会如此在乎赔钱这个话题,是因为他们明白资产保值的意义,即学会计算损失。很多时候在日常投资中,当我们赔钱了我们才会去计算我们赔了多少钱,算出那个数字然后心痛一段时间,之后忘得一干二净。而当我们学会像投资大师一样学会计算损失的时候我们才会惊讶的发现我们竟然损失了那么多。在金融上有个概念叫财富增长。用到这里则是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账面上的那个数字,更多的是我们的损失如果没有丢走,会给我们带来多少的收益。正如巴菲特的妻子花了15000美元购买家具之后,巴菲特给妻子算了笔账:按照自己公司的年利润率,这笔款子20年的复利最终等于58000美元。他的妻子简直无法相信。巴菲特对财富的看法是金融学上常有的导向型看法,即在他眼里的每一分钱不是一分钱而是多年后这一分钱该值多少钱。
中国有句老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投资亦是如此。当我们拿着赚来的钱进行投资的时候,应该明白我们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当进行第一次风险投资之前,应该用低风险的投资为我们的首次投资带来收益之后再进行高风险投资。最直观的例子便是今年的中国股市。相信很多投资人在3000点至5000点中都有所收获。这个时候的投资收益有多少人是真正拿进了口袋的呢?答案是几乎没有。而正因为不注意风险的影响,当A股股指从5100跌至4800的时候,仍有很多人看着自己全仓压上的投资金额不肯点击卖出。往往这些人便是前期赚的很多的人,每次下跌都安慰自己还没有跌到成本,再等等。可是当你真的收到损失的时候,你所损失的就只有账面上的那些金额吗?你是否有想过如果及时退出少损失一点,那么在股市回暖之际是否能够带来更大的收获呢?正是这一次次的安慰自己,一次次的不注意损失,让大盘暴跌之后无数人倾家荡产。
数学上有个很好玩的公式,“100*1.1=110,110*0.9=99;100*0.9=90,90*1.1=99”这个公式看上去很简单,可是做过投资的人或许一瞬间便能明白这个公式的意义。当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承受损失的时候,损失往往都会大于我们的想象,而且一旦经历了损失,再想回到一开始的成本,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中国人赌性历来很重,但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理性理性再理性。当我们迈入投资的门槛的时候,我们应当选择低风险的投资产品来让我们获得投资收益,一次次收益的总和最终会带来无法想象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