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消息面
10月12日,据新华社报道,十一长假前后,受益于整体社会消费提速,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日订单量峰值成功过亿单。此前,拼多多已经是两项纪录的保持者,最快突破1000亿美金市值、最快GMV过万亿的电商平台。
相关新闻消息
名媛背后的拼单经济学
在名媛拼单事件之后,「拼单」两个字颇具一些魔幻主义色彩。这种魔幻主义的根源在于,人们抵制拜金主义的同时也发现,「拼单」是事实上缩短自己与理想生活距离感的有效方式,抛开魔幻主义的跑车、奢侈酒店,那些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品都可以通过「拼单」的方式实现更经济的购买。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早些年热衷于自己写公众号,在最早的几篇文章里,黄峥有认真阐释过创立拼多多的初衷,他的核心观点与今天消费者本位话语权的转移无限接近。
拼多多如何一步步实现?
1 重构人货场
供给流通模型的差异,决定了拼多多与淘宝在商业模式上的不同。
前者以人为核心,后者以货、场为核心。「拼单」是一个工具,淘宝可以用,京东也可以用,但关键是背后的运营链条和底层商业逻辑。拼多多的供给流通模式从一开始就是以人为核心,聚集需求进而与上游谈判,它是半「计划经济」。
而淘宝则是以货、场为核心的运营逻辑,圈住足够多的商家和商品,以规模性优势等待消费者上门。这种逻辑依旧是当下的主流,但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基于社交场景以人为主的「拼单」,会成为其最有力的竞争者,并且还是错位竞争,因为后者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产业结构。
2 社交场景淘汰流量思维和搜索思维
「拼」的引擎是社交和算法。
社交平台持续降低流量成本,减少消费者决策时间。社交关系也给算法“喂料”,人人都是一个节点,形成网状结构。拼多多的推荐是分布式算法,系统面向个人、而非群体推荐商品,最终成交又受朋友影响,拼单概率更大。
3 性价比模式受追捧
消费者对性价比模式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无论是小米、优衣库还是名创优品,单纯做性价比品牌永远是产品快速打开市场的有效途径。相对而言,更多的品牌商会在变通中实现性价比,譬如挑选合适的渠道。
2020年初,消费行业有一个段子广为流传:“2020年,品牌们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微商。”但观察今年食品行业的动态,可口可乐、百事公司和农夫山泉等头部企业已经在中国市场布局社交电商。
4「符号消费」过渡理性消费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曾经提出过一个有意思的「符号消费」理论。
在他看来,尽管许多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物品的本质是它们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无论是一辆汽车、一款大衣,还是一瓶香水,都暗示了它的拥有者社会地位的区分,这就是商品的符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