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银国际:内地医药板块较大修复空间 外商投资环境有望优化
交银国际发布研报称,上周内地医药板块股价表现亮眼,该行认为主要和板块估值超跌反弹、利好政策落地、“AI+医疗”主题带动情绪复苏和资金回流有关。后续财政和医保/商保利好政策有望继续出台、整体板块估值仍处历史底部,板块仍有较大修复空间,予内地医药行业“领先”评级。该行继续重点推荐后续政策空间的潜在受益标的,包括:1)康方生物(09926)、信达生物(01801)、传奇生物(LEGN.US)、云顶新耀-B(01952)等短期催化剂丰富、盈利高增长或盈亏平衡时间点明确、估值有较大修复弹性的创新药标的;2)先声药业(02096)、翰森制药(03692)、中国生物制药(01177)等存在业绩增速+估值倍数共同修复潜力的龙头处方药企。
二、国泰君安:汽车是人形机器人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国泰君安表示,汽车是人形机器人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汽车厂商在精密制造、大批量以及人才、资金上具备优势,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汽车行业重要延伸方向。特斯拉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引领者之一。该行指,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软硬件的持续优化,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加速落地,头部厂商特斯拉的Optimus计划在2025年步入量产,2026年大规模生产,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计划开启外售,人形机器人迎来量产元年,产业链值得期待。与汽车自动驾驶类似,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因此二者在软硬件系统上有诸多相通之处。参考自动驾驶的发展,人形机器人量产后实现大量的数据采集和数据训练,不断从专用向通用发展,从有限场景向通用场景扩展,加速人形机器人使用功能的完善和商业化的落地。
三、华泰证券指AI等新兴领域需求有望延续快速增长 电子纱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
华泰证券表示,2月24日泰山玻纤发布调价函,即日起将细纱系列产品价格上调800元/吨,电子布系列产品价格上调0.3元/米,该行认为以旧换新政策扩围有望带动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复苏,AI等新兴领域需求有望延续快速增长,电子纱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上行周期。据英伟达,其将于3月举行GTC大会,该行预计新一代AI服务器GB300有望于会上发布,对HDI及高频高速PCB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低介电电子纱作为产业链关键上游需求有望放量,近年来国产企业加速研发创新,有望逐步打破低介电电子纱等高端产品垄断,提前布局具备技术和产能优势的企业有望受益。此外,该行提到,近年来国内企业加速在低介电电子纱等高端产品上的研发与技术革新,该行统计截至24年底国内低介电电子纱、电子布年产能约5755吨、9200万米,25年以来光远新材接连投产两条0.2万吨低介电纱产线,产能位居行业前列。同时,24H1以来中国巨石等接连发布扩产规划,电子纱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产线扩张和提质增效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子纱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四、中信证券指粗纱和电子纱如期提价 行业景气上行持续
中信证券表示,春节后下游需求逐步恢复,且旺季将至,近期粗纱和电子纱/布价格均不同程度提涨。玻纤行业景气上行和产品价格变化均符合该行预期。该行指,四季度末和一季度春节前后是玻纤行业的传统淡季。综合来看,该行认为粗纱供需在淡季中仍总体保持动态平衡。粗纱方面,该行认为2025年粗纱新增产能有限,目前业内企业协同性较高,产能投放或配合冷修技改维持总体供需动态平衡,而风电纱、热塑短切等高端品类需求增量的确定性更高,粗纱景气上行有望持续,量价齐升可期。同时,企业将继续推进降本增效和产品结构优化,盈利改善预期持续向好。电子纱/布方面,综合来看,供需改善总体向好,而高性能低介电产品需求有望放量且价值量更高,已有相关产品研发和产销布局的头部企业具备先发优势,后续随着产品结构优化,其电子纱/布盈利提升将更具弹性。
五、招银国际:内地药品价格政策有望优化 医疗AI加速商业化落地
招银国际发布研报称,维持内地医药行业“优于大市评级”。MSCI中国医疗指数202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1.5%,跑输MSCI中国指数1.2%。受益于国内药品价格政策优化、国内宏观环境改善以及海外降息预期,医药行业有望在2025年继续迎来估值修复。报告指,丙类医保目录年内即将落地,创新药将覆盖获得更好的支付环境;医疗设备招标加速复苏,将推动国产医疗设备企业盈利复苏。该行看好行业估值修复,推荐买入信达生物(01801)、百济神州(06160)、三生制药(01530)、联影医疗(688271.SH)、巨子生物(02367)、药明康德(02359)、科伦博泰生物-B(06990)。
六、美银证券:维持阿里巴巴-W(09988)“买入”评级 升目标价至146港元
美银证券发布研报称,维持阿里巴巴-W(09988)“买入”评级,目标价由114港元升至146港元,并维持对公司2026财年的收入及经调整纯利预测大致不变,但上调2027财年的预测分别4%及5%,以反映来自AI的上升空间。美银指,阿里截至去年12月底止上财季业绩显著胜预期,云业务及人工智能(AI)是阿里策略焦点及主要投资领域,管理层料云及AI收入会在2026财年持续加速,并承诺巨大的策略投资,包括未来三年为云及AI基建动用逾4000亿人民币加上资本支出、AI基础模型以及原生应用,以及将目前的电商和其他互联网平台业务利用AI科技转型。该行相信,此AI需求快速扩张会令云智能业务收入在2026财年同比增逾30%。
(亚汇网编辑: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