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银国际:料三桶油首季度盈利均下跌 相信油价已见底
中银国际发布研报称,由于布伦特石油均价在今年首季度同比下跌8%,预计中国石油板块三大龙头在同期皆录得盈利同比下降,当中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的跌幅为最大。中银国际提及,最近的油价下跌是期货市场投机资金净长仓头寸大幅减少所导致,相信油价已经见底。由于石油板块三大龙头的H股股价,在现水平能有7.5%至8.3%的2025年预期股息收益率,该行认为足够吸引。因此,维持对石油板块的“增持”评级,相对喜欢中国海洋石油(00883)及中国石油股份(00857)。
二、国泰海通证券:Q1件量增速超预期 看好快递全年需求
国泰海通证券发布快递行业2025年3月月报,2025Q1快递件量同比增长21.6%,超邮管局全年增速预测。由于2025年春节早于往年,且通达系节后复工早于往年,2025年1-2月顺丰件量增速略受影响;随着3月相关影响减弱,顺丰件量增速回升并高于行业水平。2025Q1申通、韵达和圆通件量增速高于行业水平。该行指,2022年初到2024年末,快递行业CR8维持在84-85.3区间,主要系由于政策监管下价格竞争相对温和,份额向头部集中较为缓慢。2025Q1快递行业CR8为86.9,同比提升1.8,集中度加速提升背后是头部企业份额关注度明显提升,且价格竞争更为激烈。该行预计在份额优先基调下,2025年行业集中度将继续稳中有升。
三、中金:数据中心公司业绩增速或迎上行拐点
中金指出,数据中心公司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当前在手订单有望交付支撑未来1-2年业绩增速逐年提升,新签价格尚未提升,但项目回报率有望先于价格改善。受旺盛订单拉动,数据中心资本开支进入上行通道,多元融资渠道支撑资本开支扩张,REITs项目有助于资金回笼提升经营稳定性。国内与海外数据中心建设存在错期、算力摸底有助于减少低效供给,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为第三方数据中心业绩与估值主要影响因素。近期市场的担忧包含海外数据中心建设节奏、国内数据中心政策等,该行认为:1)我国云厂商资本开支与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存在错期,国内云厂商资本尚在行进之中;2)算力摸底、统筹规划有助于减少市场低效供给,继续改善供需格局;3)复盘历史,数据中心厂商的业绩和估值弹性均与云厂商资本开支密切相关,目前看本轮下游需求向上的产业趋势仍然在行进之中。
四、华泰证券:AI在游戏领域的赋能已初显成效 并正稳步落地
华泰证券表示,重点新游上线通常提供较好的抗周期属性。网易4-5月即将上线《七日世界》和《冰汽时代》;腾讯头部游戏定档时间相对偏后,但25年头部游戏储备更加丰富。4月22日,腾讯游戏发布会定档多款新游,本周也开启《无畏契约》手游和《王者荣耀世界》预约。Bili《三谋》S7赛季于4月12日启动。1Q国内iOS端游戏流水同比提升2.8%(ST数据),春节期间《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玩家数量和流水均呈现较好增长。25年游戏行业获得更多政策支持,①4月国务院在《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中指出,“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产业链条”;②教育部新增游戏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有利于行业人才长期培养。该行提到,AI在游戏领域的赋能已初显成效,并正稳步落地:AI可辅助游戏皮肤制作并推动付费率提升,同时AI在陪伴、互动、平衡等方面的应用日益深化,可降低游戏门槛并显着增强玩家体验,助力用户规模扩张,例如《王者荣耀》的助手“灵宝”已经深度融入局内交互。开发端,AI引擎已覆盖3D建模、剧情生成、关卡设计等功能,大幅提升开发效率,例如混元3D大模型结合一站式AI创作平台,可将传统3D角色制作周期从5-10天缩短至分钟级,该行判断未来发展将聚焦于两大方向:①底层建模效率的持续优化;②重塑开放世界模型,即AI可基于玩家行为,实时调整虚拟世界的内容和规则。
五、中信证券认为目前是推广现房销售较好的政策窗口期
中信证券表示,预售制的存在,初衷是为了增加供给,快速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客观上加快了开发商的周转,助力发展商规模壮大。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根本变化,预售制生存的市场基础(供不应求)已经不存在。发展商追求快周转已经陷入囚徒困境——行业整体需要控制供给,但如果单个发展商自己控制供给速度,其他公司可能由于更快周转而获得更高ROE。一旦所有公司都追求快周转,则主观想要提升ROE(通过快周转)反而造成行业ROE持续下行(因为降价)。该行认为,房价的持续下跌,和不合时宜的预售制存在显著关联。该行指,稳步推动现房销售,有助于开发商关注产品本身而不是周转速度,也有助于避免下一次交付问题的产生。现房时代也匹配当前土地出让核心化的趋势,并可能伴随着出台一揽子方案,推动房价止跌回升。该行认为,现房时代可能重塑开发流程,也可能推动开发行业竞争格局重塑。
六、中信建投:预计美联储会开启新一轮结构性QE 对冲美债后续供给压力
中信建投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市场热议美债的到期偿付压力,这里存在一定误解,美国国债的到期偿付和新增供给规模确实不低,但并未边际恶化,近几年一直在深水区运行。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第一,美国企业债市场面临到期与基本面恶化的双重压力;第二,美国国债的真正供给考验,或在下半年债务上限解决和减税落地,预计美联储会开启新一轮结构性QE进行配合,并放松商业银行的补充杠杆率等限制,对冲美债后续的供给压力。
(亚汇网编辑: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