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东方金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晟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锚定碳中和战略目标 系统推进ESG评级体系创新

文 / 小亚 2025-04-21 23:01:53 来源:亚汇网

登录亚汇网APP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东方金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晟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双重驱动下,中国ESG评级体系从萌芽到成熟,已成为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工具之一。伴随实践深化,ESG评级面临数据质量与评级需求不匹配等挑战。建议从嵌入国家战略、突出行业特性、加强数据穿透治理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级体系,进而更好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ESG成为企业信用评级重要考察因素
随着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企业越来越注重ESG表现。张晟举例称,发行绿色债券是企业践行ESG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张晟介绍,2024年境内企业共发行绿色债券639只、规模共计6814.33亿元,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含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84只、规模共计约52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约30%,级别主要集中在偏高等级,超七成的绿色债券在可比债券中发行利率较低。
“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关键基础设施之一,对绿色债券的利率和发行成本、在市场上的流动性、投资者风险偏好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张晟表示,ESG作为可衡量、可评估、可对比的指标评估体系,已成为企业进行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资者评估企业非财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
张晟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ESG纳入投资决策的考量因素,其已成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考察因素之一。东方金诚依据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于2022年8月发布了以违约率为核心的“个体信用状况(BCA)+外部支持”评级方法和模型,提升了级别区分度,能够准确评估个体信用风险;在39个行业的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模型中引入ESG评价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三大项下列出多个评价维度和指标。
“对评级主体在ESG方面的表现和透明度进行分析,可以客观揭示评级主体的ESG信用风险情况,以满足市场相关方的需求,帮助其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他说。
ESG评级面临多项挑战
张晟介绍,东方金诚作为国有信用评级机构和绿色金融领域的践行者,锚定国家碳中和战略目标,围绕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以系统性思维推进ESG评级体系创新。ESG评级不仅是企业可持续经营的“体检表”,更是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产业、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指挥棒”。
他进一步介绍,东方金诚全资子公司东方金诚信用通过多年在ESG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自主研发了兼顾国际准则与中国国情的ESG评级方法体系,构建了覆盖A股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数据库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的ESG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ESG评级、ESG信息披露与管理等全方位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双重驱动下,中国ESG评级体系从萌芽到成熟,已成为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工具之一。”张晟表示,伴随实践深化,ESG评级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数据质量与评级需求不匹配。尽管国内ESG信息披露规范持续加强,但ESG信息披露仍存在定性描述多、量化数据少的问题,关键数据缺失和数据透明度不足给ESG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带来挑战。
又如,在评级标准方面,受到地域差异影响,国内外ESG框架存在一定差异,企业疲于应对多套标准,国内ESG评级在平衡“全球可比性”与“中国特色”方面仍需持续探索。
评级结果应用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国内企业及投资者对ESG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部分企业将ESG视为“合规工具”,而非“价值工具”,未将ESG评级结果用于优化内部管理。
此外,由于数据源分散、非标化程度高,ESG评级机构直接引用相关数据的难度较大,高质量的ESG数据对ESG评级至关重要。
为此,他建议,一方面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构建ESG国家标准体系,制定统一度量标准,为数据引用相关方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另一方面,评级机构应建立ESG数据收集标准和数据治理机制,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例如,结合第三方数据对企业的ESG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应用人工智能语义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等。
构建符合国情的ESG评级体系
展望未来,张晟认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级体系,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抓手。
在张晟看来,构建中国特色ESG评级体系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嵌入国家战略。将国家战略嵌入ESG评级体系核心指标,增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精准扶贫等特色指标,引导企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二是突出行业特性。针对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差异化评价模型,突出技术创新对经济绿色转型的贡献。
三是加强数据穿透治理。建立跨部门ESG数据共享平台,整合环境监测、税务、社保等公共数据,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构建可溯源的ESG数据库,筑牢ESG评级体系的公信力根基。
四是强化ESG的价值发现与风险管理。ESG评级体系要以实现ESG的价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为导向,推动ESG评级与融资成本挂钩,开发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实时监测企业潜在的ESG风险,提升ESG评级的前瞻性。
五是融入全球ESG治理体系。ESG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通用语言,融入全球ESG治理体系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
“ESG作为企业价值和可持续经营的‘晴雨表’,可以体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张晟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提升ESG评级需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突破。在战略整合方面,企业需深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战略规划,将ESG目标与业务战略深度绑定,并明确各部门在ESG方面的职责和分工,实现企业的ESG管理从合规响应向价值创造转变。
与此同时,数据治理是企业ESG管理的基础,企业可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整合ESG指标,构建企业ESG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全链条数据追踪体系,实现自动采集与异常预警,破解数据质量的痛点。
此外,张晟建议,企业应将ESG报告作为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工具,建立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双向赋能”沟通机制,创造可持续价值共识,实现从信息合规到价值沟通的转变。
在生态共建方面,张晟建议企业将ESG评级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体系,优先选择ESG表现良好的供应商,促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关注和提升ESG水平,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伴随实践深化,ESG评级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数据质量与评级需求不匹配。尽管国内ESG信息披露规范持续加强,但ESG信息披露仍存在定性描述多、量化数据少的问题,关键数据缺失和数据透明度不足给ESG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带来挑战。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