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坐上“滑滑梯”,跌至2018年来低位!
据新华社最新报道,美国宣布疫苗可能在三周内开始分发后,美元汇率在亚洲11月23日早盘交易时间段下跌0.2%,至2018年4月以来低点。自此,从今年3月上涨至创纪录高位以来,美元下跌已超过11%。
与美元对比,新西兰元、英镑和挪威克朗等货币对美元汇率上涨。其中,新西兰元对美元汇率上涨至两年高位0.6962。澳大利亚国民银行货币策略分析师罗德里戈·卡特里尔分析道:“有关疫苗的好消息印证了‘全球经济早晚会复苏’的观点,美元也就随之失去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
英媒也指出,除疫苗因素外,全美各地采取遏制新冠疫情传播的措施,如各种补贴撒钱,这引发市场猜测美联储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截至11月10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达到71754亿美元,而在3月10日,这个数字是43119亿美元,也就是说期间美联储已经印钞了28635亿美元(约合188315亿人民币)。
此外,近期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美国财长姆努钦喊话美联储将尚未动用的国会批准紧急贷款工具专用款归还,称要将共计4550亿美元的这些资金改作他用。分析指出,以往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较劲”时,财政部会寻求更宽松货币政策。
也就是说,综合各方面因素,美国可能在一段时期内还将维持超级“鸽派”,还将疯狂印钞。鉴于此,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建议抛售美元,买入股票和信贷资产;美国高盛集团则倾向于做空美元对墨西哥比索和南非兰特等新兴经济体货币的汇率等等。
中国“7连击”!人民币累计涨超6000点
和美元贬值不同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今年6月初就开始升值,截至目前累计涨超6000点,涨幅达8%。若兑换1万美元,现在比6月初时能省约6000元。当前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步入了“6.5时代”。那么未来人民币还会继续走强吗?
很大可能。一是今年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并迎来经济复苏,进出口和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都实现了顺差,这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支撑。与此同时,美国疫情持续加重拖累该国经济复苏前景。
如果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差异扩大,未来人民币对美元仍有进一步升值空间。
二是中国央行连续释放暖意,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11月24日我国央行开展了700亿元逆回购操作,这是自上周二以来央行连续第6个工作日开展逆回购操作,而上周一央行还开展了8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从全口径看,自上周一以来,央行7天累计净投放4100亿元资金,继续为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注入“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