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中国为何迟迟无法突破芯片技术,处处受制于美帝国主义

文 / 山竹 2020-09-07 17:53:22 来源:亚汇网

  1.光刻机技术
  以光刻机为例,中国1978年开发的5微米制程半自动光刻机,只比美日等国落后5-7年。80-90年代,电子工业部45所、上海光机所、中科院光电所等单位持续推出多个版本的光刻机;新世纪,上海微电子承接02专项任务,2007年开发出了90nm制程光刻机。与自身相比,中国芯片产业并未停滞,2019年生产集成电路2018.2亿个,40年来增长上万倍。但由于芯片制造相关的基础科研能力不足,制程从微米深入纳米后,中国无法跟上世界顶尖企业的发展步伐,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差距逐渐拉大。
  改革开放以来,在大部分科技领域中国是加速追赶的态势,发达国家技术线性发展或是停滞。芯片制造是少见的例外,业界顶尖公司不断取得难度极高的技术突破,将先进制程推到了7nm、5nm。目前最先进的处理器有多达300亿个晶体管,一平方毫米内有1亿个晶体管。中国现有完全自主的芯片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约15年。国产光刻机主要应用在芯片封装等技术要求低的次要环节。
  2.美国的优势
  美国依靠创始地位,在芯片设计、制造领域有巨大的优势。美国公司设计的芯片占了54%的市场份额,中国公司设计的仅占3%。在芯片制造领域,美国EDA软件、材料、设备的优势更大。世界唯一的光刻机巨头荷兰ASML,技术来源亦受控于美国,中国采购最先进EUV光刻机被迫中止。上海微电子最初开发的90nm光刻机因部件供应依赖美国,无法量产,直到近年来才完成自主化向市场公开发售。
  3.半导体技术突破堪比两弹一星
  中国对芯片半导体的自主突击已经开始,从技术角度看难度超过两弹一星。但是中国的技术实力也比当初要强得多,还有市场的巨大能量,全面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并非没有发展芯片制造的能力,相关的技术一直有国家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只是作为技术储备,未大规模进入生产环节。新逻辑下,自主技术将获得空前的市场动力。相关企业为了生存,会主动进行“去美化”,对芯片技术体系进行巨大的调整,让自主技术起到支柱作用。消费者也会对真正“中国芯”的产品爆发出巨大的热情,用实际行动支持新时期的原子弹研发任务。
  先进芯片制造的难度极高,综合了多个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光刻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不应指望中国自主技术短时期内就能突破最先进的制程,也许需要花10年这样长的时间。但意义更大的是,真正在市场上大规模应用的自主芯片设计制造技术体系。如果众多企业参与的,全自主设计、制造、应用、资金回收的闭环形成,即使并非最先进,也意义非凡,甚至可以宣布美国芯片攻势的失败。
  不受干扰的全产业链形成后,以中国巨大的市场为基础,快速迭代开发将势不可挡,其它国家的企业也会主动参与“去美化”进程,美国的封锁将毫无战略意义,反而会反噬自身。这个进程也许会比想象的快得多,这也是中国制造的特色,虽然不是最先进,也足以改变产业战略态势。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