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中印边境再起冲突 印方欲为谈判增添筹码

文 / 斯嘉丽 2020-09-03 14:16:56 来源:亚汇网

就印方发布声明称“中印军方连续两晚发生新冲突”一事,解放军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发表谈话表示,当天印军破坏前期双方多层级会谈会晤达成的共识,在班公湖南岸、热钦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线占控,公然挑衅,造成边境局势紧张。专家分析,印度无非是想通过开辟新的对峙点,图谋在与中方的谈判中多一点筹码。

点击看大图

    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就中印边境局势发表谈话指出,8月31日,印军破坏前期双方多层级会谈会晤达成的共识,在班公湖南岸、热钦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线占控,公然挑衅,造成边境局势紧张。印方此举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严重破坏中印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中方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我们严正要求印方,立即撤回非法越线占控兵力,严格管控和约束一线部队,切实遵守承诺,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中国军队正采取必要应对措施,并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坚决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和边境地区和平稳定。

  据悉,印度军方8月31日指责中国军方8月29日夜间至30日凌晨在班公湖南岸进行了“挑衅性军事活动”。《印度时报》9月1日补充报道称,中国军队意图“占领”位于班公湖和斯攀谷之间楚舒勒地区的一处制高点。报道援引匿名军方高官的话宣称,印度指挥其部署在该地区的部队,通过采取“物理阻隔”措施使中方军队最终“无功而返”,并炫耀“(印度)部队实施了先发制人的行动”。

  对于中印边境局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9月1日表示,关于边界等历史遗留的问题,中方历来主张通过和平友好协商,找到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一段时间以来,双方在各个层级进行了多次接触和会谈,作出积极的努力来寻求和平解决边界的一些分歧或争端,共同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方已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印方严格管控和约束一线部队,切实遵守承诺,立即停止一切挑衅行为,立即撤回非法越线人员,立即停止任何导致局势升级和复杂化的举动。”针对印军在班公湖以南地区多个地点越过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一事,中国驻印度使馆发言人嵇蓉参赞9月1日做出上述回应。

想为谈判中不合理的要价添筹码

  专家指出,6月加勒万河谷对峙事件发生以来,中印双方经过5轮军长级会晤、4次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会议,一线部队一直保持着沟通,近一个半月以来,双方平均每周都要开会,可见非常重视。当前,局势缓和取得了很大进展,双方在多个对峙点脱离接触,但仍有剩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主要集中在班公湖北岸等地区。

  中方一直严格遵循中印实际控制线,从未擅自越线行动。但印方却不这样认为,在近来谈判中坚持不合理的谈判要价。印度在达不到目的之后,再次非法越线进行占控,无非是想通过开辟新的对峙点,多一点谈判筹码,试图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有更多的牌可打。

  印度试图通过在当地留驻重兵,摆出一幅与中方耗下去的姿态,想压中方在谈判中让步。随着时间推移,印度越来越有些着急。现在印度国内疫情非常严重,经济不景气,又要对边境高海拔地区增派兵力,增拨大量预备过冬的军需物资,对印军后勤补给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可以想见。再继续持续下去,还必将削弱印军应对其它战略方向的资源和能力。

  分析认为,印中现在似乎陷入一种各说各话的怪圈,导致外界猜测两国是否仍能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甚至担心未来可能在实控线沿线出现军事冲突升级。在此背景下,印中互信面临破产危险,两国对对方的每一个举动都会产生怀疑或过度解读,任何一方的误判都有可能带来局势的迅速升温。

印军暴露边境过冬的真实兵力

印度士兵配备冬装将花费超35亿卢比

    由于中印边境对峙可能会持续下去,印度军方正在为部署在所谓拉达克东部地区的3万多名士兵供应特殊冬装,预计这要花费35亿至40亿卢比(约合3.28亿到3.75亿人民币),分摊到每个士兵身上的特种装备费用大约为1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9389元)。

    在海拔3600米以上、冬季温度能降至零下50度的高原地区进行军事部署,对于部队后勤保障来说是一种巨大挑战。

  据悉,目前印军已经做出妥善安排,来维持冬季的强化部署。印军为驻守士兵配备的冬季服装和装备包括特殊的三层雪地夹克和加厚裤子、靴子、雪地护目镜、面罩、背包等。此外,印军在所谓“拉达克地区”还为士兵配备有温度可控的特殊帐篷和能保持最佳温度的预制棚屋。对于在含氧量较低的高原严寒地区,为士兵提供这样的住所至关重要。

  消息人士称,按照海拔2700米以下、2700米至3600米和3600米以上这种地理位置划分,印军士兵会得到不同比例的配给,根据部署海拔高度逐步递增,以应对高海拔自然条件的严峻挑战。同时这些配给还考虑到了士兵热量流失和脱水情况。

  印度审计总署(CAG)最近的调查报告表示,印军目前适应高原地区的冬衣和装备不足。不过印度陆军最近告诉印度议会账目委员会(PAC)会称,陆军总部的储备不足并不会影响高海拔地区部队装备的供应。

    高海拔地区分为两类,部署在海拔3600米以下需配备极寒服装,超过此高度,则需要配备特殊服装和登山设备。目前,印军有超过35.4万名士兵部署在海拔3600米的地方,而有超过3.8万人部署在更高海拔地区。

印度陆军想取胜?美国专家泼冷水

印军在高原地区运输物资

  在最近的中印边境紧张对峙中,尽管印度国内频繁鼓吹“对中国强硬”,但美国斯坦福大学沃尔特·肖恩斯坦亚太研究中心的南亚研究专家却对此泼了一盆冷水。该中心发表的论文显示,印度陆军存在结构性矛盾,并且缺乏“制胜学说”,这将导致印度陆军在可能动用武力时面临两难选择。

  报道称,印度陆军的传统军事学说让其军事战略在“拉达克式冲突”中无法发挥作用。地面部队主导着印度的军事战略。自从独立以来,印度已在动荡的北部陆地边境地区打了5场战争。印度陆军在军事预算中占了很大比重,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目前占军费的57%(空军占23%,海军占14%)。同时,印度陆军在总兵力中所占比重更大,达到85%(空军为9%,海军为4%),但“似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印度陆军乃至整个印度之前的防务政策都以一种进攻学说为主导。该学说的“制胜理论”是基于惩罚的威慑逻辑——印度威胁进行代价高昂的报复,用于阻止敌人的侵略。所谓“惩罚”的成本通常是夺取敌人领土,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研究认为,这种进攻学说在印度之前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进行过实践。但印度于1999年在卡吉尔地区与巴基斯坦爆发冲突后的20年中,三大战略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了印度的安全环境:“核威慑使大规模常规战争不可能发生;中国的军事力量和魄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激进的新技术重新定义了先进军队。而印度的安全政策没有跟上步伐”。

  鉴于印度北部边境的军事力量处于平衡状态,印度无法在战场上果断击败巴基斯坦或中国。“如果没有能力让对手付出高昂的代价,印度的军事学说就无法威慑对手——中国或巴基斯坦都有承受冲突代价的重大决心”。如果印度继续追求发动大规模、进攻性的军事选择,则会“增加敌人武装升级甚至是核反应的风险”。

  该论文称,印度陆军缺乏阻止或打败现代信息时代对手的关键能力,尤其是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功能,无法将传感器、发射平台、远程武器和通信系统融合到一起,并缺乏联合威慑和战斗的组织架构。论文的结论是,印度陆军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符合时代的制胜理论,使印军难以有效威慑并在必要时展开战斗。

印度在南海以及印度洋针对中国

印度海军订购8艘轻型反潜战舰,单价逼近056配置相当于037

  除了中印陆地边境上冲突,印度在南海以及印度洋上也采取了针对中国的行动。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网站援引消息人士的信息表示,在6月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后不久,印度海军低调向南海地区派遣了海军舰艇。印军战舰在此期间收集了该海域其他国家军舰的行踪,并通过安全通信系统与美国海军舰艇保持了持续联络。同时,印度海军还加强了针对马六甲海峡以及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各条路线的巡逻,并计划紧急采购和部署自主水下航行器以及其他无人系统和传感器,严密监视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活动。

  专家指出,近年来印军在印度洋对中国海军舰船进行跟踪监视,派舰艇进入南海也不是第一次。如果正如媒体披露的那样,印度海军在南海地区“有所动作”,更多的是试图与美方在战略上眉来眼去、遥相呼应的一种姿态。从军事角度而言,印度收集中国海军以及海上运输线上其它运输船只的情报信息,是意图在必要时候可以封锁马六甲海峡。

  中国应该加强南海地区岛礁建设,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部署,有一定制空、制海能力。同时,在马六甲海峡两个端口要有所准备,在南海通向马六甲海峡的通道处设立一支护航编队,在另一个端口也部署一定力量形成呼应,既可以对马六甲海峡上的中国运输船只进行护卫,同时也能对印军的袭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心术不正 印度炒作中印边境冲突

 

  从2017年洞朗危机到今年6月的加勒万河谷严重冲突,印度一直在中印边界问题上采取激进路线,两国过去几十年管控边境局势的体系逐渐崩塌,双方边境摩擦有常态化趋势,这将对两国的力量都形成消耗。

  印度没有把通过谈判管控分歧作为主要路线,而是寄希望于加强与美国等外部力量的关系向中国施加地缘政治压力,以此维持其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强势。印度的做法严重增加了中印两国的战略互疑,提升了边境摩擦对两国关系的全面破坏性。印方自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取消了一系列中印合作,使它的民族主义有了某种自残的悲剧色彩。

  不能不说,印度的国家安全观有点畸形。印度军费2019年达到711亿美元,排世界第三,占GDP2.4%。这么多军费,很大一部分都耗费在了与周边国家无谓的边境摩擦上,比如印度近日向中印高海拔地区大量部署军队就要消耗掉难以计数的过冬物资,而边境地区本来可以通过管控实现相安无事。

  对中国玩地缘政治,是印度走的一条邪路。因为美国等不可能真正帮它,而只会利用它,使得它对北方安全的投入越来越大,美国是不会为它埋单的。而且中印如果真的全面敌对,中国拉巴基斯坦等国共同对付印度,岂不方便得多?

  中印两国如果都保持足够的理性,彼此就不该较劲,而应当把两国关系当作促进各自发展的平台。如果印度把民族主义作为考量中印关系的主视角,夸大边界纠纷在两国关系中的意义,并且把中印关系拿到全球地缘政治风暴中去搅动,那么中国单方面是不可能维系地区和平稳定大局的。

  中印当然都不愿意以失去土地作为维系与对方关系的代价,但是同样的边界纠纷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现在它重新爆炸了,这不应该。中方舆论并没有向中印边界长时间聚焦,但是印度舆论一直在狂热地发作,整个那个国家让人怀疑被误导了。

  中国是印度搬不走的邻居,而且国力数倍于它。我们适合做印度共谋发展的伙伴,但是如果印度要把中国变成它长期的战略对手,那么它需要准备付出很多很多的成本,而且它最终决不会因此从中印边境地区多谋得一寸土地。

 

    来源:环球网、中国军网、外交部网站等综合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