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中国为什么不能和印度开战?

文 / 阿丽塔 2020-09-14 14:43:48 来源:亚汇网

在中苏关系最紧张的1969年,勃列日涅夫在“珍宝岛事件”之后,恼羞成怒的叫嚣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让中国一夜回到青铜时代,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这个决议最初被美国情报部门截获,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于苏联的计划感到十分震惊,因为中苏两个核大国一旦进行全面核战争,必然会触发全球核绑定,最终发展成全人类的末日战争,这显然不是美国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尼克松一面把苏联的计划传达给中国,一面在国际舆论上对苏联进行施压,希望把中苏两国拉回到谈判桌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

在中国国内,当中国得到这份情报之后,中央高层在毛泽东住处开会。所有的军委领导同志都没有惧怕原子弹,没有向苏联求和的想法,而是纷纷提出:我国储备的浓缩铀绰绰有余,可以边生产原子弹边持续回击苏联。

毛静静地听完大家的发言后,提出了惊人的战略计划:内线防御,外线出击。不向苏联发射核弹,而是将中国的所有野战军主力集结于中苏边界,一旦苏联动用核武攻击中国大城市,我军将全部快速开进苏联境内,多批次全方位地进攻苏联。随后,地方独立武装、武装民兵机动跟进,全部武装进入苏联领土,全民移民苏联,在地广人稀的苏联安家过日子,打游击。 毛接着解释说:“如果苏联动用核武,中国肯定遭遇大面积核污染,这样中国的生存环境也就破坏了,日子就没法子过了,大搬家是必须的,搬到哪里去最好呢?自然是苏联最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现场所有人都被毛的计划所震惊,国际上同样感到震惊的不仅有苏联,还有美国,如此疯狂大胆的战略计划,让他们不得不重现审视自己和中国的关系,从那时起,苏联虽然在边境与中国摩擦不断,但再也没提起过全面战争,美国也察觉到事态的紧急,深恐中国在被全球封锁的局面下做出过激行径,于是开始积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最终几经波折,终于有了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1979年的中美建交。

当时的中国面对苏联,就如同今天的印度面对中国,诚然,中国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与印度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印度的4倍,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役部队,中国每年下水的海军舰艇吨位是全世界其他国家之和,中国是世界上除了美俄之外唯一拥有五代机的国家,而且,中国不仅在海陆空全方位对印有压制优势,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衡量战争潜力的重要指标上,中国也拥有巨大的优势,中国的发电量是印度的5倍,中国的钢铁产量是印度的9倍,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全工业种类的国家,这意味着,一旦开战,中国能源源不断的制造自己所需的战备物资,反观印度,武器采购自美国、俄国、法国……一旦发生战损,后续的补充将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

印度这个国家自1962年被中国爆锤之后,患上了严重的“恐中症”,做梦都在担心PLA从喜马拉雅南麓俯冲而下,站在印度的角度,首都新德里距离中印边境仅600公里,而从印度边境想要威胁中国最近的千万级的核心城市(成都)则有2500公里之遥,印度14亿人口,有近一半人口位于中印交界的北方邦,也就是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综合实力对比上,中国就仿佛一条盘桓在北方的巨龙,那种威慑感让印度人每一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由于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印度长期陷入“被害妄想症”,无论中国如何承诺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印度都打心底不相信,当中国不以他们为对手的时候,他们觉得中国蔑视他们,不尊重印度,当发生冲突,中国真的往边境调兵的时候,他们又认为中国在威胁他们的国家安全,就是这种扭曲复杂的心态,导致从90年代开始一直在推行的中印合作,收效甚微。

有人问,为什么中国不能像1962年那样,再给印度一个教训,让他们再老实几十年?

首先,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是在特殊国际形势下开展的,当时美苏爆发“古巴导弹危机”无暇他顾,给了中国这个窗口期。

第二,1962年的中国处于美苏争霸的夹缝之中,国际形势十分严峻,可谓是四面皆敌,而印度当时是国际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打输不会有特别大的国际舆论的压力,打赢了就是我们看到的结果,中国成为第三世界的领头人。

第三,现在形势翻转,中国已经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变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面对这样的中国,他是光脚的,中国变成了穿鞋的,即便中国打赢,让印度陷入了无政府状态,面对14亿张吃饭的嘴,如何去办?一旦14亿规模的难民开始冲击南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各国,甚至中国西南,中国将会陷入国际舆论铺天盖地的指责。如果没占到便宜,那对于中国的国际威信更是沉重打击,因此,与印度的矛盾,无论如何,只会让中国惹得一身骚,得不到任何好处。

第四,现如今的印度国内矛盾重重,莫迪为了拉拢印度教徒,对国内穆斯林的打压已经快要到达临界点,再加上东部和北部各邦一直在闹独立,以及南北各邦之间语言不通的问题,结合上印度逐渐走上失控的人口增长,长久的阶层矛盾,疫情防控不利等诸多因素,很容易看出,现在的印度就是一个火药桶,谁都不愿意和这样的国家靠得太近。

中国不会选择主动和印度开战,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因:

这与中国的国家长期计划不符。

现如今的国际形势,看似有点类似美苏冷战时期,实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冷战时期,双方阵营分明,苏联拉拢东欧、越南、朝鲜、古巴等国,美国拉拢西欧、北美、南美、日韩等国,朋友的敌人就是共同的敌人。

可现如今呢?一方面美国疯狂退群,另一方面中国努力推进全球合作,就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局面。比如说,中国和俄罗斯是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和印度有冲突,但是俄罗斯又和印度有着深度合作;美国和德国、法国、意大利是盟友,但是德国、法国、意大利又在不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欧盟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一大经济合作伙伴;美国在日韩都有驻军,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但是中日韩三国又很有默契的想推行自贸区合作。所以,现如今世界的格局,在本世纪20年代,主旋律肯定是中美竞争,但细分到每个国家,你就会发现国际关系一团乱麻,导致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国国际影响力的减弱,不断对盟友施加压力,导致盟友貌合神离。

第二:没有了苏联的压力,西欧各国想要改变美国对其的军事政治影响。

第三:中国正在崛起,但中国还不够强大,不足以让一些国家下定决心跟随。

第四:中国不接招。

我重点说说中国不接招,众所周知,苏联的解体,是倒在了全世界的围堵,最后众叛亲离,国内既得利益阶层玩不下去了,就不想玩了。美国用这样的手段对付过苏联一次,所以他现在想用同样的方法再次对付中国,只不过当时美国是拉拢中国对付苏联,现在是想让印度制衡中国。美国的一盘大棋,其实就是想逼迫中国走上阵营对立的局面,让美国借机重新凝聚西欧、亚太力量,对中国进行围追堵截,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然后再对拥护中国的阵营进行和平演变,从内部分化,让中国重演苏联的悲剧。

但中国的决策层很聪明,就是不接招,一直在避免和美国直接对抗,也不去搞什么阵营对立,对外宣称自己永不称霸,永远没有盟友,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还一边搞亚投行,一边建设非洲,一边搞一带一路,做成了一百多年来德国、苏联想做没做成的事——打通亚欧大陆。

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和沿线国家,是互惠惠利的政策,不用中国去怎么特意维护,沿线国家自己就会努力推进,就连阿富汗的政府军和塔利班都罕见的达成共识,自觉保护亚欧铁路安全。

一方面,是美国对盟友不断施压,一方面,是中国不断的给这些国家带来好处,此消彼长之下,就形成了如今很多国家摇摆不定的局面,中美之间的博弈,颇有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味道,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的长期影响,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终有一天,美国的那些盟友,都会下意识的慢慢向中国靠近。

更有意思的是,亚欧铁路途经的国家大多是内陆国,且都离俄罗斯很近,一则,美国强大的海军实力无法在该区域发挥重要作用,二则,对该区域的干涉必然会导致俄罗斯的强烈应对,因此美国明知一带一路的危害,至少从目前来说还没有特别好的处理方法。

美国只能反复对西欧盟国施压,希望他们减少和中国的合作,然后再挑动中国周边区域矛盾,香港、台湾、印度,分散中国注意力,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

当然,只要中国能够坚守住自己大的发展方向,不出现大的冒进主义,美国的这些政策都只会恶心中国,却无法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的政策,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国,崛起之路,不一定要像美国那样殖民吸血,只要我们努力坚持自我发展方针,在大的方向上不出现重大失误,复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印度的行径的确非常恶心,但还请大家不要着急,因为,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战胜印度,甚至也不是战胜美国,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