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银河农产品及衍生品
研究员:陈界正
期货从业证号:F3045719
投资咨询证号:Z0015458
第一部分
前言概要
随着对加拿大进口颗粒菜粕加征关税的落地,国内菜粕盘面应声而涨,豆菜价差大幅缩小。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中国对加拿大菜粕依存度较高,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加拿大菜籽进口限制增多,颗粒粕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供应来源。未来进口受阻后,国内菜粕供应将明显收紧,尤其在进口颗粒菜粕在国内使用占比增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不过,与豆粕有所不同的是,菜粕弹性比较明显,在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需求容易受到抑制,尤其在当前国内菜籽菜粕颗粒粕库存维持较高水平的背景下,情况更是如此。通过对比国内菜粕进口来源,可以看到出加拿大以外,阿联酋等其他国家进口量可以弥补一定数量的菜粕进口。平衡表推演来看,由于当前菜粕颗粒粕库存较高,并且有一定菜籽进口可以补充,因此当前作物年度收紧程度或有限。但中长期来看,由于菜粕国际贸易属性较弱,同时加拿大占比较高,因此后续扩大进口来源或蛋白替代仍是主要途径。
第二部分基本面情况
一、菜粕供应后续如何补充
国内大量进口颗粒菜粕时间并不久远,从海关口径数据来看,2018年以前,国内进口颗粒菜粕数量不及100万吨,2015年期间,仅进口12.28万吨颗粒菜粕,其中11.32万吨来源于阿联酋,另有9600吨来源于加拿大。不过,随着加拿大国内压榨产能的日益扩张以及国内对于蛋白需求多元化的需求,2018年以来,国内进口颗粒菜粕数量呈现明显增加,截止去年,国内颗粒菜粕进口总量已经达到275万吨左右,较大程度弥补了国内蛋白需求。在此期间,加拿大菜粕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这一方面源于其自身比较丰富的菜籽供应,同时也有赖于近年来加拿大国内压榨产能的日益扩张。
参照23/24年度国内菜粕使用与进口结构,我国在此期间菜粕表观消费量大约在532万吨左右,其中263万吨来源于压榨菜粕,而这些压榨菜籽中有90%以上来源于加拿大,剩余部分主要依赖于进口颗粒菜粕,进口量达到271万吨,在国内对菜籽进行反倾销调查,加拿大产能日益扩张的背景下,颗粒菜粕在菜粕来源占比中不断提高似乎是产业变化的一个特征。这一变化与此前几年的菜油有较多相似之处。
虽然加拿大菜粕价格具有竞争优势,但加征100%关税后显然无任何竞争力可言,因此,如何找寻新进口途径将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课题。虽然菜籽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油籽,但菜粕全球贸易量仍然偏低,参照全球供需平衡表数据,最近今年全球菜粕贸易比例大约为20-21%左右,远低于豆粕全球贸易27%-28%的占比以及葵粕43%-44%的贸易占比。数据显示,24/25年度,全球菜粕贸易量大约在1000万吨左右,其中,加拿大出口占比大约为60%左右,剩余的依次为印度,俄罗斯和阿联酋,欧盟虽然出口量高于阿联酋,但进口量同样较高,因此净出口方面几乎无太多体现。进口量方面,美国与中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两国累积进口占全球总进口量的60%以上。因此,整体来看,全球菜粕贸易流整体比较稳定,加之菜粕在饲料使用中本土属性较强使得后续进口挖掘难度整体比较大,因此,从大方向来看,进口颗粒菜粕可能会呈现明显下滑。
从进口来源地看,阿联酋和俄罗斯可能是后续国内进口菜粕比较重要的增量来源区域。其中,阿联酋是比较典型的菜籽贸易中转国,其本身工作是压榨菜籽对外出口菜粕菜油,过去几年中,菜籽年度压榨量大约在90-120万吨左右。阿联酋本身并不产菜籽,其进口来源地主要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2022年以前,加拿大是阿联酋最重要的菜籽进口来源地,其中,20/21年度,阿联酋进口加拿大菜籽预计达到114万吨,几乎满足了阿联酋国内主要的压榨需求。不过,在此后的几年中,由于加拿大菜籽可供贸易量的迅速下滑,澳大利亚成为其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地,这也为中国进口阿联酋菜粕创造了条件。数据显示,22/23年度阿联酋进口澳大利亚菜籽量预计达到64万吨,23/24与24/25年度,进口澳大利亚菜籽则是达到79-90万吨左右水平。在出口方面,中国是阿联酋重要的出口地,据不完全统计折算,过去几年中,阿联酋国内除自身15-20万吨饲用需求,剩余多数菜粕出口至中国。因此,后续其他国家菜籽可能通过阿联酋进口压榨转移至中国,一定程度弥补国内需求,但需要关注的是,在此期间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国家菜籽供应量,由于国内对加拿大菜粕已经加征关税,因此,从整体贸易量来看,相对比较可靠来源主要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菜籽在24/25年度出现减产,总体产量较过去几年高位预计下滑200万吨以上,由于澳大利亚国内压榨需求比较稳定,因此其产量的下滑可能主要对出口产生影响,不过,总体来看,影响应当比较有限,因为加拿大出口在同时受到中国与美国两方面制裁的影响下,其主要出口地大概率要转向日本,墨西哥,欧盟等地区,这些地区与澳大利亚形成重合,虽然当前加拿大国内卖压并不明显,但后续可能对澳大利亚出口地需求产生影响,因此,预计澳大利亚可能会对阿联酋出口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比较不确定因素在于阿联酋国内压榨产能。近年来,阿联酋国内压榨产能整体变动幅度不大,后续是否会因为中国给出较好的进口利润出现变化,参考其高峰期120万吨菜籽压榨量,较当前增幅预计在20-30万吨左右,后续可供中国出口增量预计在10-15万吨左右。
另一出口增量来源地可能是俄罗斯。一方面,俄罗斯最近今年大力支持国内农业发展,菜籽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产量也整体维持高位,并且,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的是,俄罗斯菜籽压榨产能也在呈现持续增加状态,加之近年来俄罗斯菜油出口状况良好,菜粕出口量也水涨船高,24/25年度俄罗斯菜粕出口量预计达到80万吨左右,较21/22年度24万吨左右明显增长。另一方面,从国内进口菜粕结构来看,2022年以前,国内几乎没有进口国俄罗斯菜粕,但是从2022年少量尝试进口以后,呈现快速增加状态至13.45万吨以上,而相较于其国内持续增长的菜籽产量以及出口空间,预计后续国内进口俄罗斯菜粕量将明显增加。
对于其他地区,菜粕进口增量空间整体来看比较有限,例如澳大利亚和乌克兰,两国主要是菜籽出口国,其国内压榨产能较低,并且进口占比已经较大。印度菜粕虽然量大,但一方面存在品质问题,另一方面也主要覆盖东南亚等其他地区。因此,后续国内进口贸易流切换仍然需要时间积累。
此外,在菜籽进口来源地方面,澳大利亚虽然是比较重要的来源地,但是国内进口仍然比较谨慎,其他地区进口最终如何实现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总体来看,供应仍然相对比较紧张。
二、当前供需状况下国内平衡表的变动情况
本周以来,菜粕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单边大幅上涨11%,市场消息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菜粕未来的缺口情况也逐步成为市场的共识。在此,文章将重点讨论后续国内市场菜粕的供需平衡状况。
首先,从颗粒粕供应方面来看,当前其他国家对中国月均出口量大约在6万吨左右,如果后续产业增加发掘其他来源地需求,预计进口量可能维持在10万吨左右,但这仍将低于过去3年月均20万吨的进口量,因此,需要通过使用库存来满足国内供应。由于当前国内颗粒粕库存水平整体较高,截止3月7日当周,颗粒粕库存整体增加至55万吨左右,按此推算,预计后续颗粒菜粕月均提货量仍将维持在19万吨左右,基本与过去今年水平接近。其他方面则主要通过压榨菜粕进行供应。
菜籽方面,本身存在着最多的不确定性。首先,当前国内对菜粕和菜油加征关税,但对于菜籽方面仍处于反倾销调查阶段,因此进口可能不会太过顺畅。但考虑到当前仍有一定数量买船,因此国内菜籽进口量将更多取决于菜籽进口政策与加拿大的供应潜力。加拿大今年菜籽压榨与出口完成情况都十分良好,截止1月份,加菜籽累积压榨完成进度同比增加约7.54%,这意味着在去年1000万吨总压榨量的基础上仍有增加空间,同时,出口同比增速也达到82%左右,当前累积出口量达到530万吨左右,按此进度推算,3月以后可供出口的数量不超过150万吨,按照正常年份推算来看,直接可以给到中国的进口量可能也不超过100万吨。这意味着其实每个月能给到中国菜籽的进口量大约也就只有25万吨左右。所以当前菜籽市场其实并不宽松。
不过,总体来看,能完成后续进口的概率仍然较大。一方面,从产业角度来看,加拿大国内前期压榨完成情况良好仍然主要源于菜油出口需求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作物年度以来,加拿大菜油累积出口量已经达到182万吨,累积同比增速达到10.74%,但其中有135万吨出口至美国,累积同比增速达到3.49%。受美国生柴政策调整以及美加贸易冲突影响,加拿大菜油出口至美国数量出现快速下滑,在此背景下,预计加拿大菜籽压榨节奏可能也将放缓,给出菜籽需求国更多的买船空间。
此外,关于政策方面,近期各类渠道消息确实比较丰富,如果对加菜籽加征关税将加菜籽进口量缩减,国内菜籽供应确实将大概率陷于紧张。但同样需要考虑的是,国内高峰期菜籽到港量也达到单月80万吨以上的水平,因此,在考虑加征关税的风险下,也不排除出现加速装运的情况。不过,无论如何,这些内容都是基于猜测,关于菜粕需求情况也将更多取决于后续平衡表变化。
参考菜粕供需平衡表,过去几年中,4-7月菜粕月均消费量大约在32万吨左右,8-9月月均消费量大约在37万吨左右,其中涵盖了颗粒粕的消费。这意味着在考虑前文所推算的颗粒粕消费情况下,压榨菜粕月均消费量大致要下降至17-18万吨左右,显然国内菜籽供应无法满足。在此背景下,预计压榨菜粕月均消费量将下降至12万吨左右。这将较过去今年情况明显收紧,但整体影响并未达到2022年水平。
第三部分综合分析
就当前作物年度来看,由于前期国内产业对菜籽,颗粒菜粕布局较早,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库存,菜粕供应紧张的情况得以大幅好转。通过平衡表来看,后续菜粕需求大概率可以通过其他地区进口补充,贸易流切换以及自身价差的调整实现新的需求,并且,其紧张情况可能并未达到2022年水平。当然,这主要基于静态假设。
但从长周期来看,菜粕自身国际贸易属性较弱同时加拿大在国际菜系市场占据较高比重使得国内菜粕远期供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后续大概率需要通过增加新来源地或其他蛋白替代实现。
(转自:银河农产品及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