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5年,原油市场持续成为全球经济与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其价格走势受多重复杂因素的左右,波动频繁且影响深远。
国际油价最新动态
截至4月23日凌晨0时,美国WTI5月原油期货电子盘价格呈现上涨态势,报价较前一日上涨0.82美元,涨幅达1.31%,报63.23美元/桶。与此同时,6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报价也上涨了0.50美元,涨幅为0.75%,报66.95美元/桶。这一涨势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此前因市场供需预期及地缘政治因素引发的价格震荡局面。此前,两大基准原油在周一曾双双下跌超2%,主要是由于美伊谈判取得进展,使得市场对原油供应的担忧得到缓解。但市场情绪多变,近期油价又重新回升。
供应层面:OPEC+政策与非OPEC+国家增产博弈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供应将超过需求,日过剩量或超100万桶。这一预测是基于OPEC+维持当前减产规模的假设。OPEC+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生产组织,其一举一动都深刻影响着市场供需格局。尽管OPEC+为稳定油价,在去年12月的会议上做出了将增产计划推迟三个月至2025年4月,并将全面取消减产的时间延长一年至2026年底的决策,但非OPEC+国家的增产势头却对其稳定市场的努力带来挑战。
以美国、加拿大和圭亚那为代表的非OPEC+国家,正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技术进步,大力推动石油产量增长。美国页岩油产业在经历了技术革新与成本优化后,产能持续提升,其在全球石油供应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加拿大的油砂资源开发也在稳步推进,随着开采技术的成熟,产量逐步增加。圭亚那近年来在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新油田的投产使其石油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些国家的增产行为,导致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压力增大,对OPEC+维持市场平衡的能力构成考验。
需求层面:经济增速放缓与能源转型双重制约
从需求端来看,后疫情时代全球石油需求的反弹已基本结束,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其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进程,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前景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增速放缓使得工业生产与交通运输等领域对石油的需求有所减弱。而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发展可再生能源等能源转型举措,进一步抑制了石油需求的增长空间。
此外,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的经济逆风也对石油消费模式产生影响。欧洲部分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生产活动受限,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导致石油需求不旺。日本经济在长期的通缩压力下,石油需求同样表现疲软。同时,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加快向清洁能源技术转型,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石油需求增长速率明显降低。
地缘政治因素:美伊关系敏感牵动市场神经
地缘政治因素在原油市场中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近期,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核谈判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周末,双方同意开始起草一项潜在的核协议,这一举动可能导致对伊朗制裁的放松,进而增加伊朗的石油出口。一旦制裁放松,伊朗石油重返国际市场,将使全球石油供应进一步增加,对市场价格形成下行压力。伊朗作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其石油出口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石油供需平衡。此前,伊朗石油出口受制裁限制,在市场供应中所占份额有限。若制裁解除,其大量石油流入市场,可能会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加剧市场竞争。
与此同时,中东地区局势依旧紧张,伊朗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矛盾、地区军事冲突等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对石油生产与运输造成干扰,引发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进而推动油价上涨。例如,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之一,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全球石油供应将受到严重冲击,油价必然大幅波动。
国内油价调整预期
国内油价调整与国际原油市场紧密相连。根据现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油价调整周期为10个工作日。4月30日24时将迎来新一轮国内油价调整窗口。截至4月23日,本轮油价调整已进入第四个工作日的统计。目前原油变化率为1.45%,预计上调油价65元/吨,按升计算,涨幅约为0.04元/升-0.05元/升。此前在5天前,国内油价刚刚经历了大幅下跌,降幅达480元/吨。但由于近期国际油价重新上涨,特别是4月23日凌晨国际油价再度攀升,这为后续油价统计数据增添了上涨动力。
综合来看,2025年原油市场面临着供应过剩压力、需求增长乏力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油价走势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石油生产企业以及相关行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