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刚向记者表示,资本市场有足够的体量吸纳巨量央企资产证券化,而且整个过程更易于监督,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
6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央企深入做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各项工作,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
国资委要求央企高效融通使用资金,盘活存量提高效能。方法之一是用好近期出台的兼并重组税收支持政策,推动相关子企业整合发展,提高业务协同和资源使用效率。并敦促央企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推动资产证券化,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盘活上市公司资源,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概念股全解析
国投新集(601918)
1 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2.07%,主因煤价弱势及产销下滑。1 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87 亿元,同比下降22.07%,营收下滑主要是煤价弱势及公司产量同比下滑所致,1 季度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0.94%,煤价弱势叠加成本刚性对公司盈利造成较大冲击,1 季度实现毛利-1.98 亿元,同比下降229.71%,环比毛利亏损额减少0.30 亿元。
期间费用同比微增,财务费用增幅一成。1 季度公司期间费用合计3.18亿元,同比上升1.58%,其中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5.78%、7.46%,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0.25%。
存货及应收账款上升,经营现金流转负。1 季度公司应收账款6.36 亿元,较期初上升16.11%,1 季度存货5.31 亿元,同比上升6.71%,1 季度经营现金流-4.44 亿元,同比下降4.23 亿元,环比减亏3.20 亿元。受制于需求弱势公司1 季度销售压力不减,回款能力进一步下滑,经营压力较大。
1 季度亏损额环比收窄。1 季度公司减值损失-0.28 亿元,环比下降2.78亿元,费用季节性下滑0.35 亿元,损失及费用环比下降助力公司1 季度亏损额环比收窄3.96 亿元,但受制于煤价弱势、成本刚性公司依旧面临困境。
投资收益同比增幅较大,煤电一体化优势显现。公司1 季度投资收益0.29亿元,同比增长0.22 亿元,主要是联营国投宣城发电盈利能力上升所致,煤电一体化优势有所体现。
2 季度煤价弱势,公司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4 月公司主力矿井所在淮南动力煤均价环比1 季度下跌7.61%,炼焦煤均价环比1 季度下跌4.36%,公司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
国改仍是最大看点,维持“中性”评级。公司受市场冲击及自身开采条件所限,经营压力较大,短期难以扭亏为盈,但国改仍是最大看点。我们预计公司15-17 年EPS 分别为-0.85、-0.86、-0.88 元,维持“中性”评级。(长江证券)
中粮屯河
1. 销量下降导致收入大幅下滑。受全球食糖供过于求以及进口冲击影响,国内食糖价格连续三年下滑,糖业销量下降14.5%,导致食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4.45%;番茄大桶酱销量下降27.8%,番茄业务受销量下降拖累,收入同比下降4.82%。销量下降推动运费同比下降约1 亿元,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7.11%,三项费用率10.19%,同比基本持平;白糖、原糖及库存甜菜、甘蔗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96 亿元,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0.61 亿元、112.39%。
2.番茄行业回暖带动公司扣非后减亏。公司参股单位屯河水泥公司受到行业下滑影响,亏损较大,导致公司整体投资收益下降39.1%;13 年度涉及头屯河土地拆迁补偿净收益9039.65 万元,14 年营业外收入同比下降1.03 亿元、57.3%。得益于番茄制品出口价格的回升,番茄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0.59 个百分点,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增加1.26 个百分点,推动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减亏1.79亿元。
3.国内外糖价分化加剧,贸易糖利润将提高。1)国际糖业组织(ISO)数据显示国际产糖量仍然连续第五年供过于求,过剩62 万吨,加上去年结转的库存,全球食糖库存达到创纪录的7989 万吨,国际糖价仍将低位运行;2)14/15 榨季产量下降,截至3 月底产糖量955 万吨,同比下降22%。业界估计本榨季食糖产量1100 万吨,同比下降17%,虽然国储库存高达700 万吨,但国外低价糖会对国储流出产生压制,国内糖价不断走高。国内外糖价价差持续拉大,公司关税配额占比达到70%左右,贸易糖业务将成为公司最稳定的业绩增长点。
4. 打造糖业巨型航母。公司在2013 年完成定增计划,收购大股东中粮集团食糖进出口业务,收购澳大利亚Tully 糖业公司,同时在曹妃甸建设100 万吨精炼糖项目于14 年7 月正式投入建设,从而完成“国际优质糖业资源+食糖进出口贸易+国内港口食糖精炼+国内食糖生产销售”的糖业全产业链布局;番茄去库存阶段结束,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番茄酱生产出口企业将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的回升。
公司是唯一一个与国企改革、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三大主题相关的标的:1)公司大股东中粮集团是国企改革首批试点之一,公司有望通过国企改革引进产业与社会资本,将全糖产业链、番茄一体化生产模式做大做强;2)一带一路可以有效转移国内水泥过剩产能,特别是对位于新疆的屯河水泥的业绩拉动效应将非常明显;3)曹妃甸精炼糖项目坐拥深水不冻港,是公司实现国内外全产业链经营的关键布局。我们预计15-17 年EPS 分别为0.12、0.59、0.71,按照16 年30 倍PE,给予目标价17.7 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际华集团(601718)
公司14 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6.76%和23.79%。公司14 年实现每股收益0.30 元。拟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0.46 元。
14 年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来自政策性处置资产收益增加。其中天津3522 公司和南京3521 公司分别获得约3.12 亿元和1.65 亿元的土地处置收益。而且公司在今后2-3 年内可供开发的土地有预计1500 亩左右,为保障公司未来每年的利润指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内外部原因导致公司14 年营收和扣非后净利润均出现下滑。14 年公司军需品、民品和贸易及其他收入分别下降10.94%、13.13%、22.76%,其中军需品下降主要由于军队和武警产品结算期调整导致,预计在15 年有望逐步回归正常,民品下降主要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导致行业需求减少,考虑15 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因此预计公司民品业务可能继续较为低迷,而贸易及其他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公司为了有效控制经营风险,主动调整资源贸易规模,考虑到这部分收入毛利率仅为2.01%,因此对公司业绩基本没有影响。
15 年一季度业绩虽有下滑,但仍看好公司全年业绩增长。公司15 年1 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降41.11%和18.89%,主要由于公司继续大幅调整资源贸易规模所致,同时期间费用刚性也使得公司期间费用率大幅攀升,考虑到公司14 年贸易调整的力度是逐季加大的,因此基数效应会使得今年贸易对业绩的负面也会逐季减弱。同时我们预计今年春节后公司军需品订单饱满,加之结算期调整的结束,军需品业务增速有望逐季加快,另外结合奥特莱斯+体育项目的际华目的地中心稳步推进,包括国企改革效应的不断发挥,还有土地资源的保障,因此依然看好公司今年全年的业绩增长。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15-17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4、0.38、0.42 元(15-16 年原预测0.27、0.30 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15 年37 倍PE,对应目标价12.58 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军需品采购低于预期的风险,未来实际获得的土地净收益低于预期的风险。[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粮地产(000031)
业绩回顾
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90.41亿元,同比减少11.18%,相比2011-2013年35.53%的复合增长率下滑明显。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率为5.98亿元,同比增长11.9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92亿元,同比下降54.41%,主要原因在于报告期内公司处置可出售金融资产取得4.55亿元收益。基本每股收益0.33元,同比增长13.79%。每10股派现金红利0.35元(含税)。
业绩点评
销售结转略有下降,盈利质量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面积69.82万平米,签约金额108.50亿元,同比下降4%,实现结算面积54.79万平方米,结算收入96.4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7%和8%。公司总体销售额受市场大环境影响有所下降,降幅略高于全国6.3%的水平。但是全年结转均价同比增长26%至1.75万元/平米,明显高于万科、招商、保利三家公司1.44万元/平米的最高值,销售毛利率高达37.68%,同样领先上述三家龙头企业29.94%至37.33%的区间。
存货占比持续处于71%的高位,但是公司并未采用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依靠强大的区域研究和产品定位完成对经济周期和行业回落双重冲击的有效缓冲,进一步打开了行业总体日益压缩的盈利空间。同时考虑到公司已售未结转面积达到68.87万平米,同比增长27%,增幅高于去年结转相对保守的万科11个百分点,按照当年结转均价进行估算,现有项目可为公司带来至少120亿元的销售收入,预计公司未来2-3年的销售情况会有所改观。
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创造内涵发展空间2014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回落,外部环境因素作用明显,公司在强化营销进行“开源”的同时聚焦内部管理空间,“节流”力度明显加大,主要表现在新项目拿地到开工周期缩短2.3个月;完善产品线管理框架和管理流程;规范招标采购制度,推行集中采购;推进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推行“项目试点激励”。在多重措施的作用下,公司营业成本实现同比下降2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率之和降至13.42%,较14年前3季度下降了4.59%个百分点,但是相比行业总体9%左右的水平依然较大的提升空间。考虑到近期内部改革效果显着,公司未来的盈利优势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 加速布局投资型物业,拓宽土地获取渠道报告期内公司战略转型明显,投资性物业比重显着提升。数据显示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值同比年初增长268%至27.97亿元,房屋租赁收入达2.53亿元,较去年增长0.26%,其中工业地产的出租率为99.1%,租金收取率达到99.8%。公司在商业地产及工业地产领域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随着公司加大对投资性物业的投资,住宅市场对公司业绩的冲击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 除此之外,凭借对城市土地和市场发展的研究和理解,公司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方式成功获取深振凤凰里项目,同时积极收购深圳云景国际等城市更新项目,全年累计新增土地储备74.4万平米。公司多样化的土地获取渠道有效缓解了当前居高不下的土地市场,为公司项目来源创造多种可能,并且积极引入股权合作方,扩大融资规模,提升轻资产运营,在增强区域战略合作的同时有效放大财务杠杆,丰富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布局点。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房地产市场难以实质性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