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银国际指预计国内领先的消费类企业将受益于利好政策和消费趋势
建银国际研报指,《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八项支持消费的具体行动,包含提高最低工资、改善经营环境、加强政策扶持等措施。该行认为,促进消费增长是2025年国家重点工作之一,该行动方案为消费行业指明全面清晰方向,通过营造有利商业环境、增强消费者信心来促进各类消费,预计这轮政策能成功重振市场信心,利好国内消费类股票。该行指,2025年1至2月零售销售增长超预期。该行认为,2025年1至2月零售销售增长高于市场预期的3.8%,这是因为春节假期期间消费支出增加,以及以旧换新政策和消费券带来了好于预期的增长。该行预计,在近期出台的政策措施支持下,消费者信心将逐步提升。尽管如此,该行重申,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和就业环境是消费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二、野村:中国电商首两月销售加速增长 渗透率达25.2%
野村发布研报称,2025年首两月中国电商销售加速增长,同比增5%至1.9万亿元人民币,较12月的3.8%增幅加快,电商渗透率则年增0.5个百分点至25.2%。期内,不含汽车销售的中国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4.8%至7.7万亿元人民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首两月中国网上食品及饮料销售额同比增长10.8%,较2024年的16%有所放缓。网上服装销售额同比跌0.6%,2024年全年增长1.5%。首两月家居用品的网上销售额同比增长5.4%,较2024年12月份的6.3%放缓。报告指,以整个零售市场的销售额计算,食品销售额于期内同比上升11.5%,较2024年12月的9.9%增长加快。
三、中金:今年南向还有多达8000亿港元流入空间 配置从高分红转向科技
中金公司研报称,自上而下估算包括保险资金、公募、私募与个人在内的各类投资者,测算今年南向资金流入空间还有约6000亿-8000亿港元。分析师刘刚等报告表示,南向资金今年全年流入空间或达9500亿-1.1万亿港元,上述6000亿-8000亿港元为扣除年初至今的流入量所得,持股比例15%。保险资金方面,若港股配置占权益投资比例提升至20%,流入空间还有约3000亿-3500亿港元。去年底高分红仍是南向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向之一,但2月以来南向资金流入开始高度聚焦科技股。
四、交银国际指促消费政策拉动多品类增速提升 预计1季度电商行业增长趋势持续
交银国际表示,2025 年1-2 月实物电商网上零售额调整后同比增5.0%。分品类看,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扩大至手机拉动通讯器材加速增长(+26%),家电仍有双位数增速(+11%),家具也看到恢复。该行预计1季度电商行业增长趋势持续,受益于国补范围扩大以及家电行业在家装季开启后需求恢复。阿里淘天技术服务费贡献及全站推逐步渗透(达到30%)带动变现率呈提升趋势。京东预计国补利好下带电品类保持双位数增长。拼多多利润增长预期或受国补参与度相对较低、补贴加大影响。该行认为国补、3月政策拉动及促消费预期或提振电商平台增长,持续关注国补延续对阿里淘天/京东家电/3C品类的拉动、拼多多百亿减免政策和补贴加大对利润预期的影响。阿里将受益于AI技术的持续突破带来的估值提升,关注阿里云收入增速加速。视频生成模型应用加速,关注快手可灵商业化推进。
五、中信建投:国内脑机接口公司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
中信建投发研报指,脑机接口产业链上中游的技术进步带来下游应用端不断突破,近年来国内外在运动恢复、语言沟通、听力重建等医疗领域的研究不断出现里程碑式成果。国家层面和各地区推出多项政策利好行业加速发展,近期国家医保局发文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其进入临床应用的服务收费路径已经铺好。在技术革新和政策红利催化下,国内脑机接口公司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
六、华泰证券指1-2月经济活动数据呈现总需求筑底的特征
华泰证券表示,1-2月经济活动数据呈现总需求筑底的特征,一些部门出现边际回暖的早期迹象。尤其是考虑到去年闰年,今年1-2月的工作日同比少2天,表观增速数据可能低估回升幅度。固定资产投资及部分消费品需求呈现点状改善的积极信号,但从价格层面“以点到面”的扩散仍待观察。往前看,该行认为地产周期能否持续修复,财政支出能否持续发力,以及私有部门的信贷需求(如居民贷款等)能否继续支撑社融增速温和回升是周期能否筑底的关键变量。目前,3月以来的高频数据显示,相较于去年春节假期后消费需求及价格指标的走弱,今年部分消费量价有边际企稳的迹象,比如上周二手房成交同比仍在高位,同时,3月首周汽车销售额同比回升,一些周期品(铜、铝及农产品等)价格底部抬升。但关税影响或对后续出口带来不确定性,若经过多年供给侧产能整合,部分行业价格指标能呈现积极信号,或有望对地产周期及消费需求带来提振。
(亚汇网编辑: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