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证券委员会定期更新其《投资者警告列表》,该列表包含未授权的投资网站、投资产品以及公司和个人等。该机构。今年早些时候,该监管机构还将FintechFX、OctaFX、eToro等经纪商列入无牌运营名单。(可参见警告列表https://www.sc.com.my/regulation/enforcement/investor-alerts/sc-investor-alerts/investor-alert-list)
不过,从上述经纪商名单来看,这些投资公司均持有其他监管机构颁发的许可牌照,甚至像Oanda这样的国际知名在线经纪商,也未能幸免。由此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监管机构在针对在线外汇交易行业,多数时候的态度是不管“黑猫白猫”都不是好猫。
汇商传媒(Forexpress)此前曾在《东南亚零售外汇市场的机会在哪里?》一文中分析指出,马来西亚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在零售外汇或差价合约等衍生品上的态度表现相对保守,从我们熟知的“伊斯兰账户”就可以看出,外汇交易方面有一定限制。不过,现实中的大马市场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复杂。
由于近年来马来对投资项目持开放态度,滋生了很多非法的资金盘,包括我们知晓的JJPTR、IGOFX等,打着外汇跟单交易的旗号行骗,而且这种公司络绎不绝,对马来西亚、中国等东南亚投资者造成严重伤害,因此投资者对零售外汇产品,尤其是资金安全方面态度谨慎。
除了在线外汇交易经纪商之外,大马证券委员会也将一些加密货币公司列入黑名单,理由是它们未能获得合法运营许可,不能在马来西亚开展相关投资业务。该监管机构建议投资者不要使用此类投资服务,也不要向未经该证券委员会批准或许可的公司及个人进行任何投资。
尽管如此,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市场依然市场最为活跃的零售交易市场之一。近年来,不管是欧洲大陆,还是中国大陆,零售外汇经纪商均受到不同方式的监管压力,这些公司正试图找不同的方法来应对,包括将本土办公室关闭,或业务转移到诸如马来亚西或其他国家。
马来西亚证券交易委员会曾在2018年4月份公布了一份针对该国“差价合约(CFD)”监管的新规指南,并在当你7月1日正式实施。这份新规要求差价合约提供商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向SCM提交规定的交易记录报告,以及财务状况、损益报表等监管文件。
目前,马来西亚差价合约经纪商提供的差价合约产品主要是该国的股票和指数方面的CFDs。这些经纪商并没有提供诸如货币对、期货等更多种类的投资品种。
然而,这份新规意味着,在马来西亚任何一家拥有衍生品交易许可证的经纪商,都可以进行差价合约交易。当然,前提是必须向SCM申请此类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