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北京,躺在床上,红烧!铺张凉席,铁板烧!下了床后,清蒸!出去一趟,爆炒!游了个泳,水煮!回来路上,生煎!进了家门,回锅!”昨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这则段子迅速成为网络热帖。气象部门预计,12日、13日平原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8℃,局部地区可能突破40℃大关。
按照传统历法推算,今日正式入伏。因为今年中伏天有20天,三伏天的天数将比去年多10天,估计网上会出现更多与高温相关的段子。不过,除了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感慨“暑热凶猛”之外,不少市民更关心的问题是:当高温天成为常态,谁来给大家一把“遮阳伞”?能否有一些人性化的应对举措?
高温来袭,劳动者享有哪些“高温权益”?稍加盘点就不难发现,其实现实很寒碜。除了国家安监总局、人社部等部委每年都会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加大防暑降温经费投入”“依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之外,似乎并没有更多保障。而据媒体报道,由于缺乏强制性,不少劳动者从来没有领过高温津贴。
高温来袭,劳动者享有哪些“高温权益”?稍加盘点就不难发现,其实现实很寒碜。除了国家安监总局、人社部等部委每年都会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加大防暑降温经费投入”“依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之外,似乎并没有更多保障。而据媒体报道,由于缺乏强制性,不少劳动者从来没有领过高温津贴。
从现实来看,不少单位都具备特殊情况下实行更灵活的上班制度的条件,有些行业的劳动者在家也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实践已经多次证明,根据需要调整上班制度【详细】
人社部等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尽管国家早有相关规定,但许多地方仍有不少公众吐槽称“没领到”。有的老板不按规定按月份发放,竟按超过35度的高温天气具体天数发放,有的单位用绿豆、饮料等防暑降温物资“冲抵”,蒙混过关。
媒体关注高温津贴一般有两个视角,一是落实不到位劳动者拿不到,二是N年了也不提高标准。不过,既然根本拿不到,提不提高标准也就没那么重要了。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烧烤模式”,高温津贴落实难很自然又成了热门话题。不用说,户外劳动者没津贴可拿仍是行业潜规则,忍气吞声仍是劳动者无奈之选。至于到底多少人拿不到,各种统计数据说法不一,有的说八成,有的说半数,反正不是少数现象。
说实话,很多媒体关注高温津贴发放情况,差不多也是季节性地“例行公事”。因为,这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闻,套用最近很热的“僵尸肉”提法,高温津贴落实难是名副其实的“僵尸新闻”——年年报道年年如是,报跟没报一样,不报白不报,报了也白报。尽管新华社的报道严厉指出“高温津贴制度落实不到位,不仅是对劳动者利益的侵害,也损害着国家的法治形象”,但我猜这件“损害国家法治形象”的事情,明年八成还会继续上演。【详细】
近日,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王晓峰在北京表示,各级工会要积极做好高温天气职工防暑降温工作,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劳动待遇。工会历来主张不得以发放钱物来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冲抵高温津贴。
近日,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召开2015年第三季度新闻通气会,全总新闻发言人、宣教部部长王晓峰通报第三季度全总重点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针对记者关于工会组织如何在今夏高温天气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提问,王晓峰表示,最近,国家安监总局、卫计委、人社部、全总将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对现阶段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维护劳动者的健康及相关权益。
王晓峰说,防暑降温工作是季节性很强的一项劳动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职工身体健康和企业的生产安全,每年入夏之后,工会都一直把积极做好职工防暑降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据王晓峰介绍,2012年,安监总局、原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对1960年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他称,“这是目前我国比较完备、规范的防暑降温的政策法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