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国内118所虚假大学榜上有名,而一所名为“福建科技学院”的虚假学校也位列其中。加上本报之前曝光过的“福建海峡经贸技术学院”、“福建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师范学院”,目前福建已有四所虚假大学被揪出。
此次曝光的“虚假大学”涉及全国25个省市,主要集中在高校众多的地区。其中,北京为重灾区,上榜学校39所。上海、河北及湖北次之,均为8所。“北京医科大学”、“北京经济学院”、“四川联合大学”等则是仿冒正规学校更名前的名称,让人难辨真假。
实际上,这些虚假大学都不具招生资格,甚至只有空壳网站而无实体校址,以教育的名义从事学历伪造之类的招生诈骗。
据了解,“福建科技学院”在校名上仿冒正规高校“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和正规中职校“福建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极易误导考生和家长。其自称的官方网站昨日仍可访问,网站乍一看跟正规高校的差不多,也有学院新闻、院系设置、招生信息等内容,但找不到学校地址及任何联系方式。网站域名、备案号,在工信部系统也未能查询到。记者发现,网站上一则“我校开展学雷锋义务保洁活动”的消息,系盗用正规高校“福建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的新闻;而所谓的学校简介,是抄袭正规高校“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的简介。【详细】
每年高考结束,考生开始填报志愿时,“假大学警示榜单”都是热门话题。虽然宗旨万变不离一个“骗”字,但“假大学”也是分不同类型的。
一、有的“假大学”租名校校舍、自吹“有背景”、“毕业能安排工作”,虽有招生授课,但并没有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资格。
“假大学”在中国一开始与办假证、卖假文凭并不是一个产业。一些“假大学”中虽然很多冒充或假借知名高校的牌子,有很多是具备校舍、招生、教学但没办学资质的非学历培训机构,事实上并没有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资格。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中,这种“假大学”靠租借知名高校的校舍来鱼目混珠骗学生入学。在《时代周报》与《法制周末》的报道中,持续诈骗5年、2010年被查封的“北京中联司法学院”与2011年被查封的“北京国际金融学院”,都是靠着诈骗犯“校长”吹嘘“有背景”“上面有人”、“毕业能安排工作”来撑场面维持。被骗入学的学生要么过半年或两三年被赶走,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也是被校方安排去做勤杂、保安的实习岗位。
二、现在流行的“假大学”是进阶版“天桥办证”:伪造拼接类似“哥伦比亚娜大学”的混充著名高校的“校名”、搭建假“学校官网”,然后叫卖假文凭。
但在新的技术背景和经济形势下,这种运转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的骗局越来越冷门了。按近年屡次发布相关消息的江西“上大学网”所称,现在的“假大学”运营者流行的是伪造拼接“校名”、搭建假的“学校官网”,然后叫卖假文凭。这种“假大学”根本没有上课的学校,直接是“天桥办证”行业的进阶版。按相关报道,骗子替生产假证的“学校”取的名字,像美国同类冒充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娜大学”这种取名技术已经算是很普通的,“中国民航学院”、“中国电子科技学院”之类比比皆是。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有的“假大学”校名听起来甚至比正规高校还让人信服,“把河南省的正规高校中原工学院,和虚假大学中原工业大学放在一起,一般考生和家长都会认为后者更像正规大学”。【详细】
“野鸡大学”也称“学历工厂”、“虚假大学”,其办学以营利为目的,通常采用与知名大学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以“单独招生”的方式招收学生,用各种手段钻相关国家法律漏洞,滥发文凭。
“野鸡大学”在国内“生根发芽”的速度俨然超过了国外的各种发洋文凭的“野鸡大学”。虽然这几年教育部门几番治理,但是每到高考填报志愿的节点,各种“野鸡大学”还是会如雨后春笋,一茬一茬的冒出来,老百姓不禁疑惑,“野鸡大学”的生存土壤为何一直这么“肥沃”,这么拙劣低级的行骗手段难道还会让考生和考生家长上当不成?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也非常简单,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正是因为一些考生或者社会人员有假学历的需求,所以这些“野鸡大学”才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此类服务,有买才有卖,没有市场,哪里来的卖方呢,正如姚明在保护大象的公益广告中所说的那样,“没有买卖,才没有杀害”,套用一下,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学历买卖,才没有“野鸡大学”的生存空间。
当然,除了双方心知肚明的学历买卖,其实“野鸡大学”对社会造成的伤害主要是一些不了解这些“野鸡大学”真实背景的学子和家长,因为分数不够或者是成绩不理想,而本人又想上一个比较“体面”的大学,这个时候如果“野鸡大学”的骗子及时介入,花言巧语哄骗一番,考生家长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家长和考生受骗,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的闭塞,对野鸡大学的骗术和高考招生录取的相关政策不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和“野鸡大学”的骗术比较“专业”有关。
现在一些“野鸡大学”不仅有专门的招生网站,而且还在网站内嵌入所谓可以认证学历的子栏目,其目的就是增加考生对他们的可信性。客观的说,作为学生家长,在一些具备专业知识的骗子面前,博弈获胜的可能性还是偏小一些。 【详细】
其实所谓的“虚假大学”,并非只有中国才有,在国外,这类虚假院校又被称为“文凭工厂”,主要是指虽然是合法机构,但不被所在国社会、用人企业认可的学校,你可以从这些学校花钱买文凭,但买来的文凭却不会被用人单位认可。国外的这些虚假大学,或者说野鸡大学,究竟是什么情况,政府如何管理,大家如何识别?
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德国也有所谓的野鸡学校,甚至是合法的。但是就学校规模、办学条件来说,远远无法与正常的学校相比。如一所简陋的建筑加上几个临时的老师,就是一所所谓的学校、学院,并且学费通常都很高。但是德国的特殊教育体系决定了一般德国人都不会去上这种学校。德国的小学只有四年,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别送入文理中学、实科中学或者是混合中学以及职业学校。其中文理中学毕业之后,可以凭高中毕业成绩申请大学,其他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就与大学无缘了。作为制造业大国,德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而只要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在德国生活都会过得比较舒服。所以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上大学在德国并没有那么热,甚至不乏取得了很好的高中毕业成绩而不去上大学者。德国公立大学大多是免费的,有条件上大学的学生一般也会选择这类大学。以盈利为目的的所谓野鸡大学,对国内学生来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市场,主要还是面向外国学生的。因为相对于正规的大学,他们的录取条件非常低,基本上就是交了就能上的那种。当然了,德国也有很多正规的私立大学收费也很高,但是入学门槛并不低。所以说,外国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查询相关的资料。当然了,如果本身就不是奔着学习而来的,那就另当别论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