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近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备案工作已完成。
【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自国务院的《决定》发布之后,四川、山东、上海、江苏、福建、吉林、湖南等地陆续出台了养老金并轨方案。进入10月后,各地进程明显加快,云南、甘肃、陕西、湖北、天津、黑龙江等地相继公布了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向社会公布了养老金并轨方案的省份至少已达13个。
虽然各地都按照国务院的《决定》,统一规定了单位与个人缴纳基本养老金的比例,但是对于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确定,各地的规定却有所差异。例如,黑龙江、天津、湖南、甘肃、福建、吉林、云南等省市明确规定,机关单位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而上海则在实施办法中明确,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确定。【详细】
自从年初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下发后,各省都在制定和发布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到今年10月,已经有四川、山东、上海、江苏、福建、吉林、湖南、云南、甘肃、陕西、湖北、天津、黑龙江等13个省份相继公布了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
【养老金制度并轨将释放巨大转型动力】要说明的是,虽然决定发布的时间是今年年初,但政策执行的日期却是2014年10月。因此,到今年10月,应该已经是“执行”满周年了。虽然媒体上的措辞是:公布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的省份“至少”是13个。但算起来,这些省份仅占中国31个省份的41%。从已经“公布”的13个省份看,东部省份4个,中部省份5个,西部省份4个,分布得还很平均。从国人熟悉的“东、中、西”的地区分布看,似乎看不出什么特点。
在进入经济新常态前后,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分布已经与时俱进,东、中、西的经济水平排序格局已经被打破。以人均GDP的排序看,在排序TOP10的省份中,有5个尚未“公布”,它们是:北京、浙江、内蒙古、辽宁和广东。
从具体的制度设计看,据媒体介绍有两种方案,两者的差别在于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确定。一种方案是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确定,如上海,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案;另一种方案是将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详细】
从2014年12月23日,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进入2015年10月份以来,多地密集公布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目前已有13省公布养老金并轨方案。
【高盛暂停携程网和去哪儿股票评级和目标价】对于养老金并轨,你知道多少呢?
对于养老金并轨,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将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统一,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的办法。
“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 【详细】
自从今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后,各省份都在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媒体报道,10月份多地密集公布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至少13个省份公布了养老金并轨方案。
【养老金并轨 网友有话说不能“一并了之”】从披露的情况看,各省份的实施办法原则上与国务院改革方案保持了高度一致,即从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与国办的方案相比,各省份的方案只是在操作上进行了细化,而具体到各省份方案的横向比较,也是大同小异,差别只在于关于缴费工资基数的计算有所不同,如黑龙江、天津、湖南等省市规定,机关单位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而上海则明确,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确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