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指出,新中两国将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重庆,是看中重庆的地理位置和辐射潜能。“这一次两国政府合作的重点不再是工业、生态,而在于服务业、物流和互联互通等领域。从新加坡角度来看,重庆的位置不光是在西南地区,而且在长江的黄金水道上,从重庆就可以连接整个长江和华南经济带。”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杨贤认为,重庆不仅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城市,也是连接中国与欧洲、非洲以及东盟的重要窗口。
李明江说,重庆的经济发展势头也是一个亮点。“最近几年重庆的经济发展在中国独树一帜,其新发展的一些产业链,如电子行业、汽车等,对两国长远合作有好处。"【详细】
专家表示,位于中国西部的这个合作项目,不仅能够结合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也与新中两国经济转型目标相一致。
新加坡隆道研究院总裁许振义说,新中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有两个战略目的:一是配合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把合作定在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业这一新范围;二是加速中国中西部发展,并与中国的“一带一路”相配合。而新加坡的国际金融和传统物流业发展得很好,可以为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很好的经验和知识,两国有合作的前景。
李明江表示,新中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主打互联互通、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而中国经济转型所依靠的正是国内消费和服务业。除此之外,金融领域改革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是项目重点关注的领域。【详细】
随着近年来中新两国推进国内经济转型,专家认为,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也将同时为两国带来机遇。
“新的双边合作不仅在于新加坡可以给予什么,而且新加坡本身也可以从中获益。‘一带一路’提供的商机不仅面向中国企业,同时也包含新加坡和区域内的所有国家。”杨贤说。
许振义指出,如果位于重庆的这个项目发展成功,既可以通过长江连接上海出海口乃至东南亚、西亚海路,也可以通过陆路连接西亚、欧洲,将为两国创造巨大的合作潜能。“对新加坡来说,如果能配合好‘一带一路’,不论在中国境内或‘一带一路’覆盖地区,肯定也能享受不少商机。” 【详细】
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在新加坡总统府会见新加坡总统陈庆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中新关系定位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
在中新关系的上述定位中,“与时俱进”这一表述非常醒目,非常新颖。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定位中,出现这一字眼非常罕见。
观察人士认为,中新领导人对两国关系定位时强调“与时俱进”,既是对建交25年来双边关系特点的准确把握和高度认可,也是对未来两国关系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和良好期盼。
中新关系与时俱进,就是跟上时代步伐,永远体现进取精神。在过往的日子里,中新关系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陈晓东日前表示,中新建交25年来,两国立足各自比较优势和发展战略,突出创新引领,推动中新关系走在国与国合作的前列,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前瞻性。
——1994年2月,中新签署苏州工业园区协议。这是中新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苏州工业园区占地278平方公里、位于中国东部苏州市。自成立以来,这一园区已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过5200个,实际利用外资267亿美元,9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内投资,成为中新双边合作典范。
——2008年,中新两国在中国北方港口城市天津启动建设第二个项目,即天津生态城,顺应了生态文明新需要和城市治理新理念。今年10月,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功发行了总额1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离岸人民币债券,成为国内首个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的非金融企业。
——2008年,中新签署自贸协定。这是中国与亚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为2010年正式建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2009年正式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2014年4月,新加坡超越伦敦,成为仅次于香港的全球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中心。
在习主席此次访问期间,中新合作又揭开新的篇章。中新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启动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两国即将展开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将其建设成为中新互利合作新的示范项目。 【详细】
来自重庆市外经贸委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已有246家新加坡企业来渝投资,实际利用新加坡外资达55亿美元,仅今年新增到位的新加坡投资额就达3亿美元,新加坡已一跃成为重庆第一大投资外商来源国。如新加坡淡马锡、汉海海洋世界集团等,都在重庆有地产、商贸等多个投资项目落地。
位于渝中区朝天门广场旁的重庆来福士广场有个形象的名字——“朝天扬帆”。这8幢塔楼临水北向,宛若巨轮扬帆起航,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重庆新地标。
“朝天扬帆”是新加坡在华最大投资项目,凯德集团投资超过240亿,总建筑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8幢塔楼建成后,将成为重庆新地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