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汇网首页 | 网站导航 | 论坛 注册

热点: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

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新鲜出炉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基础,也部分反映出一省的经济实力。而在最新的全国百强县榜单中,苦乐不均的现象颇为明显。8月22日,全国县域经济专业研究机构社会智库中郡研究所发布《2015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揭晓。观察者网统计发现,江苏、山东和浙江三省共65个县上榜,而黑龙江、甘肃、广西等9个省份无一上榜。【详细】

回顾:2014年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最新排名新鲜出炉,依据县域经济单位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等级、富裕程度、绿色指数等评比,得出今年的百强县市排行榜【详细】

百强县名单曝光,这样的排名除了膜拜还有什么?

22日,社会智库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公布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同时发布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湖北省大冶、宜都蝉联百强并再进位,大冶由去年93位上升到88位,宜都由去年98位上升到93位。   

此次百强排名,增加了反映县域经济活力和内生动力的新增企业登记注册数量指标,突出居民收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

今年以来,直面经济下行压力,大冶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执行“史上最严”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成立10个盘活企业派驻督办协调专班,任务未完成,专班不撤离。

宜都从2001年的第505位开始逐梦百强,平均每年进位27位。该市大力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九大产业,继去年首次入围全国百强后,再次提出“保百强,争进位”目标,打造转型发展的县域经济升级版。

分析排行榜,中部板块强化、中三角崛起势头明显,大部分县市排名较上年有进位。专家表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湖北更要竞进提质奋楫争先。【详细】

回顾百强县的历史,它们真的很强吗?

郡县治,则天下安。   

集中全国70%以上人口的县域治理,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数字来看,“百强县”无疑是全国县域经济的领跑者。然而,透过他们经济高速增长,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强县目前普遍经历着各种资源短缺的“成长烦恼”。  

据调查,土地资源紧缺是“百强县”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也是“百强县”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与改革初期相比,十强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程度超过2/3,即使在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土地的情况下,十强县平均每个县耕地面积还是减少了5000多亩。发展起步较早的广东顺德806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耕地面积仅仅剩下13000公顷;广东南海1074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耕地面积剩下不到20000公顷;江苏江阴人均耕地已不足4分。  

与此同时,电力紧张在“百强县”中也较为普遍存在,水资源紧缺等矛盾也比较突出,“民工荒”、“技工短缺”等问题也摆在了强县面前,越来越让这些“手中有钱”的强县,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当人们把赞誉的目光、追赶的目光瞄向“百强县”之时,千万不能忽略那些触目惊心的增长代价。“百强县”是全国县域经济的领跑者。假如全国所有的县,都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楷模,这样的发展是不值得的,对子孙后代无益。  

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随着向工业文明的迈进,生态、环境、资源等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与自然相和谐,而不是“吃祖宗饭,砸子孙碗”式的发展。同时,在和谐发展方面,一些百强县做出了很多的榜样。对于百强县的榜样,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摈弃落后的,这才是发展的王道。 【详细】

中国百强县的排名有必要吗?

在2011年某个机构发布的一个榜单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  

国家级贫困县进入“百强县”名单,可谓咄咄怪事;一个皮包公司玩转了一百多个县(市),也是让人咋舌的奇闻。但是,怪事也好,奇闻也罢,背后的荒诞逻辑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虽然看到贫困县进入了“百强”,但回想一下,之前我们也曾看到了强县争夺着“贫困”的名号。所以,不要以为这些县(市)真的是在乎什么虚名,“百强”、“贫困”的背后是利益,利益如何算计,决定着这些县(市)需要以及追求着什么样的名头。

首先说说习以为常的、争当“贫困县”的现象。名义上的“贫困县”,是国家扶贫办给定的名头,有了这个名头,可以得到国家资源的扶持。

事实上,这个榜单公布后,有一些贫困县无意背负着这个虚荣,甚至憎恶。毕竟,进入“百强”,很可能意味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头不保。如果失去了“贫困”的名头,中央转移支付就不会照顾到自己头上来了。

再来说说贫困县进入“百强”的现象。需要强调的是,“贫困县”之名带来的好处,也是相对的。当一个县的财政实力好转甚至富足时,对国家扶持的需求度自然降低,而对招商引资的需求度则会上升,往远处讲则是政绩有了新的体现方式。那么,从“贫困”到“百强”自然会有一个临界点——扶贫资源、招商引资两者之间,会有一个利益上的权衡,舍弃何者会收益更大,就需要当地政府好好考量一下,进而选择继续争当“贫困县”,或是要迈入“百强县”。

总之,贫困县不贫、百强县不强,背后的荒诞逻辑是一致的。当一个县(市)走在不正常的发展道路上,它会时而安于“贫困”,时而努力奔赴“百强”。 【详细】

案例:五大经验成就长沙县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22日公布,“三湘第一县”长沙县位列第八名,连续8年居中西部第一,成为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

刚刚公布的排名评比中,长沙县总量指标优势明显、均量指标排名靠前、质量指标表现优良、增速指标遥遥领先、活力指标较有优势,共有14项指标排名前8位,特别是城乡收入比、R&D经费支出/GDP、GDP增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等指标遥遥领先,甚至在十强县市中排名首位。

此外,在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相对绿色指数评价方面,长沙县皆处于最高级别A+级,特别是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超过了福建晋江(第5)和浙江慈溪(第7)。

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五大经验造就该县成为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

长沙县两届班子,从2006年到现在,始终瞄准百强县各项考核目标不放。”杨懿文说,从“争当排头兵,领跑中西部,进军前十强”到“瞄准最强县、改革走前列、两型作引领、争当排头兵”的发展目标,真正做到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干到底,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从三湘第一县到中部第一县,再到中西部第一县的三级跳。

数据显示,长沙县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不断突破,从2004年位居65位、2008年排37位到2014年跻身全国十强位列第九,今年再进一步升至第八位,成为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长沙县官方透露,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民币1100.6亿元,同比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504元,增长9.8%;完成财政总收入207.2亿元,增长15.1%;完成工业总产值2128.2亿元,增长12.5%。今年上半年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07.3亿元。【详细】

市场聚焦

外汇新闻

黄金市场

主要货币对

货币分析

联系我们
邮箱:tougao@yahui.hk
版权声明:亚汇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亚汇网专题频道
亚汇网编辑部 :haifa

往期专题

网页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