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公布《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3916.0亿元,支出5487.1亿元,收支缺口为1571.1亿元。相较去年,亏损额度扩大。消息一出,舆论再起。
关于收费公路,看法不尽相同。“拦路虎”“印钞机”,公众认为它堵住了畅通大道;“乱收费”“藏腐败”,监管部门批评征费方式不尽合理;“抬物价”“堵流通”,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行费作为CPI上涨、物流成本提高的“元凶”之一。另一面是,业内人士认为“没有收费公路政策,就没有中国公路交通的今天”;世界银行评价,“还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大规模提高其公路资产基数”。
“抱怨”与“好评”齐飞,“质疑”共“点赞”同在,显示这一已施行30多年的收费公路政策的复杂和尴尬。争论纷呈,也更启示我们:在收费公路政策上,需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以为是“摇钱树”、实际是“大窟窿”,老百姓算不明白这账也不难理解。30多年来,“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确实推动了公路建设的发展。如今,交通面貌一新,继续收费再算账的方式也变了:建设成本逐年上浮,过路通行费并未水涨船高;经济结构深入调整,物资运输方式和公路通行率出现波动;不菲的费用收入难敌加大的还本付息压力。
这样看来,跨越30年,一笔经济账算的其实已经不仅是“谁盈谁亏”的问题,也不仅是简单“亏在哪、为啥亏”的问题,更是一项政策面对不同现实需求如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和性价比最优化的问题。【详细】
6月1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广东省2014年收费公路收支情况。根据当时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2014年广东省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去年全省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为452.3亿元,支出为481.1亿元,总计亏损28.8亿元,平均每天亏损约789万元。
今天,省交通运输厅再次发布了《2014年广东省收费公路统计公报》。但《公报》中数据显示,2014 年度,全省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452 .3亿元,收入构成各项数据也与此前公布的数据一致。
但支出总额为则由此前的481.1亿元,变为现在的448.4亿元,减少了32.7亿元。其中,还本付息支出284亿元养护经费支出45.2亿元,税费支出40亿元,其他费用支出6亿元,均与此前数据一致。运营管理支出费用则由原来的106亿元降为现在的72.9亿元。
这一数据的改变,也使去年收费公路由亏损28.8亿元逆转为盈利3.9亿元。相关负责人解释,此前统计数据有误,以本次发布数据为准。
犹记得前两年,不少车主慨叹高速公路是“印钞机”,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做客某媒体时当场“哭穷”,连称高速公路建设1公里往往花费上亿元,广东全省高速公路仅1/3营利,1/3保本,1/3亏损。时过境迁,惊喜让人措手不及。既然营利了,接下来,有关方面起码该考虑如何还利于路、还利于民了。
当然,不是所有收费公路都是上市公司,各家营利能力确实存在差异,但短短20天不到,一个大省的收费公路权威公报就能“扭亏为盈”—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在收费公路巨亏的历史数据中,还有没有类似“没有核实”就匆匆充数的水分数据?眼下,上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等省市均发布了“2014年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几乎都以“亏损”收官。舆论自然不能以无限怀疑的逻辑去质疑亏损数据,但在广东收费公路数据“神逆转”之际,很有必要提醒相关部门再“核实核实”,说不定,也会有“意外惊喜”呢?【详细】
香港文汇报1日报道称,内地收费公路连年亏损引发公众诸多质疑,运营成本高居不下是其中之一。对此,交通运输部官员表示,运营成本不只是人工成本,还包括水电、事故清障等11项费用,不存在高福利养人的情况。
据《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收费公路运营管理支出534.0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增加77亿元。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解释说,运营管理费用高跟所含科目多有很大关系,运营管理费不只是人员费用,它包括信息工程费、收费设施设备维护费、人员工资保险、上缴社会统筹、车辆维修燃料、通讯服务、水电、取暖、票据印刷培训、事故清障等11项费用。而且收费公路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收费人员需要几班倒,增加了开支。
对于外界质疑的收费公路存在高福利养人的情况,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虞明远称,关于收费员收入过高,月超8000元的说法,实际并不属实。
“我们去年在东部省份做了一些调研,各地区是有一些差别,但总体来看收费员的应发工资大概一个月也就是三四千元,实际到手的也就是两三千元。”虞明远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