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化部部署开展了对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的集中排查工作,共排查出120首内容存在严重问题的网络音乐产品,其中张震岳、黄立行、许嵩等著名歌手的曲目郝然在列。这些网络音乐产品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会公德的内容,违反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已被列入网络音乐管理黑名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
“我们先公布违规产品,各企业主体在15天内自查自审,完成下架删除。15天后文化部将组织综合执法机构进行网上巡查、重点检查。凡拒不下架黑名单所列网络音乐产品的,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将依法从严查处。”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刘强指出,作为加强网络市场中的事中、事后监管的重点措施,“黑名单”制度将成为今后的常态管理方式。
记不得从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叫做“人乱乱一家,网乱乱天下”,说的虽然算不上十分准确,但道出了网络传播迅速广泛这样一个事实。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是网络的独特优势,但是网络却不能“聪明”得像人的大脑一样对进入的所有信息的优劣进行准确甄别,结果就造成了目前网络内容鱼龙混杂,优劣并存这样一个我们并不想看到的局面。因此,政府部门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十分必要,而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拿这次创立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制度来说吧。首先,有力地净化了网络音乐市场环境;其次,规范了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再者,“黑名单”制度作为一种常态管理方式,能对网络音乐制作单位和个人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除此之外,以“黑名单”为“样板”,给互联网文化单位内容自审提供了准确的“靶子”,便于企业将违规产品定向清除,明确底线,加强服务。【详细】
据文化部网站消息,为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网络音乐市场,促进网络音乐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文化部近日公布了一批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要求互联网文化单位集中下架120首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拒不下架的互联网文化单位,文化部将依法从严查处。要求下架120首网络音乐,被称为“音乐黑名单”,这是继“动漫黑名单”后,文化部的又一管控大动作,如此管控,以前广电总局经常出手,文化部之前也出手过,包括张惠妹、林宥嘉、萧敬腾等著名歌手的歌曲都曾涉嫌违规。
这是正三观的必要,旨在改变病态的娱乐市场,捍卫最起码的“真善美”底线,公序良俗底线。应该讲,对于绝大多数想欣赏健康音乐作品的公众来说,看到禁止这样的淫秽暴力音乐作品,肯定是点赞的,为什么近来流行起一句“贵圈真乱”,说明演艺界确实有了一些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趋势,当下各领域都要讲究风清气正,演艺界这个“贵圈”因了其较强的传播和引来社会仿效的功能,首当其冲该当成为管束的对象。而基于黑名单作品对成长中的孩子有巨大杀伤力,严令下架,有救救孩子的意义,令人欣慰。
这次的“音乐黑名单”依然有让人惊讶的看点,就是某些知名歌手的部分歌曲,也在被禁之列,譬如:张震岳、许嵩、黄立行、Mc Hotdog、罗百吉、谣乐队,还有《中国好歌曲》唱了一首《画》而为人所知的赵雷。最新消息显示,部分音乐人对上榜黑名单立即有了回应,譬如张震岳公司说“本来就不唱了”,罗百吉说:“被禁也好”。无论是为了门槛许可,还是为了市场收益,这些服软认罚的表态,都显得顺理成章,可以理解。
而纵观这份黑名单的作品,说其含淫秽暴力等内容,确实是证据确凿,有明显的秽语综合征,他们用了明确无误的脏词汇,甚至在歌里直接谩骂,他们唱了赤裸裸的欲望,不打任何“马赛克”,甚至就是叫春卖身而不卖艺。还有一些是犯了政治方面的禁忌,消解崇高、嘲讽经典、颠覆公德、搅扰治安,鼓噪、呐喊和歪曲定义了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以颠覆、挑衅和搅局的姿态对意识形态作出不符合主流的诠释解读。
而有一种无奈的效应会是,越禁越火,他们依然会有市场,对于传播作用而言,主流舞台是有其优势,但对于市场收益来讲,酒吧、歌厅、包括网络等消费场合,就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滋润的养分,这种效应,一定程度上会消解了禁令的作用。【详细】
为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网络音乐市场,促进网络音乐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文化部今天首次公布了一批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要求互联网文化单位集中下架120首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拒不下架的互联网文化单位,文化部将依法从严查处。
近年来,各种色情、暴力等低俗文化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巨大伤害,乃至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文化部此次严厉查处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作品,本意在清除靡靡之音,抵制精神污染,但笔者发现,自文化部发布该网络歌曲黑名单后,其名单在列的歌曲的低俗歌曲不仅尚未被下架或是禁播,反而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中成为点击热词,很多网友甚至表示,原本不知道这些歌,看了“黑名单”之后决定下载听听,甚至称该“黑名单”为“2015年度热歌榜”,不得不说,文化部这次的网络歌曲查处活动反而对这些低俗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细究其原因,不能排除与大众群体的猎奇审丑心理元素有关,人们在平淡生活中追求“雷歌雷剧“带来感官刺激,达到娱乐和消遣的目的,而造成这样背道而驰的结果,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网络平台资源具有共享的特性,网络资源又借助微博微信等人际间硬关系得以广泛传播,这是文化部等执法部门监管的一个盲区;二是文化部”先公布后查处“的做法为这些低俗音乐的”潜逃“提供了可乘之机,很多网友在音乐网站对文化部的要求做出反应之前,已将这些音乐下载到个人存储空间,使得这次对低俗网络音乐的执法效果大打折扣。【详细】
近日,文化部公布了一批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要求互联网文化单位集中下架120首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对拒不下架的互联网文化单位,文化部已经表示将依法从严查处。(8月11日北京青年报)互联网时代,万众创新,网络形态日渐多元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化可以随意泛滥,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会公德的内容的网络音乐可以任意横行。文化部积极开展对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的集中排查工作,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有效的抑制了网络文化的不正之风,同时也给互联网文化单位明确了底线。
曾几何时,《老鼠爱大米》一炮而红,庸俗的网络音乐风起云涌。部分网络音乐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和耳朵,或是打色情擦边球,或是以搞笑名义哗众取宠,歌词不仅没有文采、没有意境、没有艺术,甚至非常低俗。这种“文化现象”严重颠覆了广大网民的价值观、审美观,但是目前,这些不能占文化主流的网络文化现象却成功吸引了多数网民的注意力。网络音乐不良文化何时终结?
网络文化需“绿色土壤”滋养。互联网时代,对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同时,由于这个群体是非辨别能力弱、自制力不强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也最容易成为网络上各种不良文化的“俘虏”。作为国家的未来,需要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来引导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此外,庸俗的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人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的错误认知,进而引发生理上的疾病。 【详细】